
愚鈍疲竭。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甦排落甲》:“雖雲賦役飛徭,原自出之衆戶,其如勢豪積蠧,頑憊窮民,任呼不應。”
“頑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析:
“頑憊”指愚鈍且疲竭的狀态,常形容人因長期困頓或壓力導緻的遲鈍與疲憊交織的精神狀态。該詞由“頑”(固執、愚蠢)和“憊”(極度疲乏)組合而成,強調身心雙重困頓。
清代黃六鴻在《福惠全書·錢穀·甦排落甲》中寫道:“勢豪積蠧,頑憊窮民,任呼不應。”此處描述被剝削的窮苦民衆因長期困苦而麻木、無力的狀态。
多用于形容: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古籍或特定文學作品中。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結合語境使用“麻木不仁”“心力交瘁”等更通俗的表述。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頑憊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人的身體或精神疲憊到極點的狀态。當一個人感到非常疲倦、無力或者精神不振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頑憊這個詞來形容他。
頑憊的部首是頁,總共有11畫。
頑憊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頑憊是由“頑劣”和“疲憊”這兩個詞合并而成的。頑劣指人的性格或行為固執、頑固、不聽勸告;疲憊指身體或精神上極度疲勞。因此,頑憊這個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既固執又疲倦的狀态。
頑憊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頑瞲。
頑憊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是頑薄。
1. 經過一整天的工作,她感到非常頑憊,隻想躺在床上休息。
2. 學生們連續幾個晚上都在備考,結果他們全部變得頑憊不堪。
3. 老人每天起早貪黑地勞作,歲月的沉重使他顯得更加頑憊。
頑固、固執、頑皮、疲倦、勞累
疲勞、疲乏、困倦、疲頓
精神煥發、精力充沛、活力四溢、神采飛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