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lee to some other place]∶逃往另一地
(2) [flee to a foreign country]∶逃往另一國家
“外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外逃”指離開原本的地方,特指逃離家鄉、國家或職位,通常帶有負面意義,暗示逃避責任、懲罰或困境。其拼音為wài táo,詞性為動詞。
如需更全面的釋義或例句,可參考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外逃是指某人或某物從原本所在的地方逃出,到達外部或外地的行為。
《外逃》這個詞的部首是「走」,總共有10個筆畫。
「外逃」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其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鶴鳴》中的一句詩:
「南山有女顔如玉,官適外逃無紀。」
古代文獻中也多次出現過「外逃」這個詞彙,但其意義并沒有偏向特定的領域。
「外逃」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外逃」。
在古時候,「外逃」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意義基本相同,可以用以下幾種寫法來表述:
1. 逃往他方。
2. 出走、流亡。
1. 他因涉嫌貪污被通緝,結果不得不外逃到國外。
2. 劫獄後,罪犯們紛紛外逃。
1. 外出逃亡:指離開原地逃亡。
2. 外遷:指遷移到另外一個地方。
3. 外流:指人才、資源等流動到外地。
1. 出逃:具有相似意義,指逃出原本所在的地方。
2. 逃亡:也表示離開原地逃逸,但更強調長時間地逃避。
1. 返鄉:指返回原來的家鄉。
2. 歸國:指回國,回到自己的國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