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科舉鄉試、會試時擔任彌封收掌、監試提調等職的試官。 清 歸莊 《<震川先生集>凡例》:“ 隆慶 元年, 浙江 鄉試時,府君任 長興 方踰年,以資淺故不得為同孝試官,僅入外簾。”參見“ 内簾 ”。
“外簾”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但核心解釋集中在科舉制度中的職責劃分:
科舉制度中的職務
指明清時期鄉試、會試時負責考場事務的官員,具體職責包括彌封試卷、監考巡查、提調考場秩序等,與負責閱卷的“内簾官”分工明确。例如,清代歸莊在《震川先生集》中提到官員因資曆不足隻能擔任外簾官,無法參與閱卷。
詞源與衍生含義
在戲曲術語中,“外簾”原指舞台布景的幕簾,用于掩蓋幕後活動,後衍生為比喻表面現象與内在本質不符的成語。但此用法在權威文獻中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其他相關解釋
部分資料提到“外簾”可指代考場外的簾幕,象征考試流程的公開性,但此說法權威性較低,建議以科舉職能為核心釋義。
在學術及曆史研究中,“外簾”主要指科舉考場的外場事務官,其職責與内簾官形成互補,共同保障考試公正性。
外簾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外和簾兩個字組成。
外簾的部首分别是⼀、巾,其總筆畫數為6。
外簾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明确,簾指的是覆蓋窗戶或門口的布簾子,而外則表示在門窗内部面向外側。
在繁體字中,外簾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外簾的漢字寫法沒有太多的變化,基本上與現代寫法相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外簾的例句:
1. 她輕輕地拉了一下外簾,透過窗戶看着外面的雨。
2. 外簾遮擋了陽光,房間變得昏暗起來。
一些與外簾相關的詞語:
組詞:簾子、窗簾、紗簾、挂簾。
近義詞:窗簾、簾幕。
反義詞:内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