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瓦楞的意思、瓦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瓦楞的解釋

[rows of tiles on a roof] 見“瓦壟”

詳細解釋

(1).即瓦楞帽。 明 徐複祚 《投梭記·折齒》:“小子 江西 撫州府 臨江縣 烏斯道 ,來此 秣陵 ,賣些瓦楞貨物。” 明 徐複祚 《投梭記·謀竄》:“風流浪子誰如我,有的是瓦楞奇貨。”參見“ 瓦楞帽 ”。

(2).瓦隴。 魯迅 《呐喊·故鄉》:“瓦楞上許多枯草的斷莖當風抖着。” 葉聖陶 《倪煥之》三:“同坐在一起而彼此不理睬,不好,又加不喜歡旁聽他們的談話,就隻好站在階沿數那殿頂的瓦楞。”參見“ 瓦隴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瓦楞”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建築領域的含義

  1. 屋頂瓦片的行列結構
    指屋頂上成排鋪設的瓦片形成的壟狀結構,也稱“瓦壟”。這種排列方式能有效排水并加固屋頂,常見于傳統建築。

  2. 材料與分類
    現代建築中,瓦楞也可指由鋁等材料制成的防腐、保溫闆材,根據尺寸分為A、B、C、E、F等類型。


二、包裝材料的含義

指瓦楞紙闆的波浪狀結構,由面紙與波紋紙粘合而成,具有緩沖、抗壓功能,廣泛用于紙箱制作:


三、曆史服飾的含義

指瓦楞帽,一種古代平民佩戴的帽子,形似屋頂瓦楞,與士大夫的方巾形成區别。例如《儒林外史》中描述:“頭戴瓦楞帽,身穿青布衣服”。


四、其他延伸用法

在文學或方言中,可能代指瓦片本身或瓦楞狀紋理,如“瓦楞鐵皮”指帶有波浪紋的金屬闆材。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包裝材料專業文獻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瓦楞:詞義和來源

瓦楞(wǎ léng)是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砦(zhài)部和木(mù)部,這兩個字分别代表了這個詞的兩個意思:瓦代表了“瓦片”、“瓦器”,楞代表了“凸起”、“凹陷”的狀态。

瓦楞這個詞最早出自古代的民族語言,是一種形容瓦片上的凹凸紋理的詞彙。在古代,人們通過瓦片上的凸凹紋理來增加瓦片的強度和穩定性。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引申為指代任何有凸起和凹陷的紋理或表面,如紙箱的折紋、波紋紙闆等。

瓦楞的繁體寫法和古時候漢字寫法

瓦楞的繁體寫法為「瓦兒隆」。在古代漢字中,瓦楞的字形寫作「瓦薐」,由瓦旁和薑(音同「姜」,古時候姜是泛指植物的字)組成。這個字在古代用于描述瓦片上的凹凸紋理和紙張上的折痕。

瓦楞的筆畫和拆分部首

根據現代漢字的拆分和部首,瓦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瓦由“瓦”部首構成,楞由“木”部首構成。瓦的部首筆畫數為5,楞的部首筆畫數為4。因此,瓦楞的總筆畫數為9。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和例句

組詞:瓦楞頭(紙箱的折紋開口部分)、瓦楞紙(多層夾芯紙闆結構的防震包裝用紙)。

近義詞:波紋、皺褶。

反義詞:光滑、平坦。

例句:這個紙箱的瓦楞設計非常堅固,保護了貨物的完好無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