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秋水》:“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鼈曰:‘吾樂與……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後以“蛙井喜”喻識淺者的沾沾自喜。 宋 黃庭堅 《次韻答邢敦夫》:“方求無津涯,不作蛙井喜。”
“蛙井喜”是一個源自《莊子·秋水》的典故,比喻見識短淺者因局限認知而自鳴得意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出處與典故
該詞出自《莊子·秋水》中“坎井之蛙”的故事:一隻生活在淺井中的青蛙向東海巨鼈誇耀自己的“樂園”,認為獨占一井之水、跳躍于井壁的快樂已是極緻。巨鼈向它描述大海的遼闊後,青蛙才意識到自身的狹隘。
核心比喻義
成語以井蛙的視角諷刺那些因眼界狹窄而盲目自滿的人,強調因環境或認知局限導緻的沾沾自喜。例如宋代黃庭堅在《次韻答邢敦夫》中寫道“不作蛙井喜”,即用此典提醒莫要固步自封。
結構與讀音
提示:此詞多用于文學或批評語境,需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其貶義色彩。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引用案例,可參考漢典等來源。
《蛙井喜》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對蛙井或青蛙的喜愛。
蛙(蟲部 虍+四點水,總計11畫)
井(二部 二+八畫 氵+八,總計6畫)
喜(口部 二+七畫 口+七,總計12畫)
《蛙井喜》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确定,可能是古人在欣賞蛙井的時候産生的,對自然景觀的喜愛和贊美。
蛙井喜(繁體字為「蛙井喜」,沒有變化)。
蛙井喜是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出現的較新的詞語,不涉及古時候寫法。
1. 小明去田邊的蛙井捉了幾隻蛙,非常喜歡。
2. 鄉間的蛙井清脆的叫聲讓人感到無比的喜悅。
蛙兒泳、蛙叫井田、喜歡、喜氣洋洋。
蛙井喜沒有明顯的近義詞,獨特的詞語表示對蛙井的喜歡。
蛙井喜沒有明顯的反義詞,表示對蛙井的厭惡的另一個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