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ternal grandfather] 母親的父親
母親的父親。俗稱外公。《漢書·外戚傳上·孝宣許皇後》:“ 許後 立三年而崩,諡曰 恭哀皇後 ,葬 杜南 ,是為 杜陵南園 。後五年,立皇太子,乃封太子外祖父 昌成君廣漢 為 平恩侯 ,位特進。”參見“ 外公 ”。
“外祖父”是漢語中對親屬關系的特定稱謂,其含義與用法如下:
“外祖父”指母親的父親,即子女對母親父親的正式稱呼。這一稱謂體現了中國傳統家族觀念中對親屬關系的細分:父系親屬為“内”(如祖父、伯父),母系親屬則加“外”字區分(如外祖父、外甥)。
在親屬體系中:
不同方言中有多種替代稱謂: | 地區 | 稱謂 | |------|------| | 北方 | 姥爺、外爺 | | 吳語 | 外公、阿公 | | 粵語 | 公公、姐公 | | 閩南 | 外祖、俺公 |
隨着社會結構變遷,現代家庭中“内/外”的區分逐漸弱化,但在學術研究、法律文書等正式場合仍需準确使用這一傳統稱謂。
《外祖父》是指某人的母親的父親,也就是外公的父親。
《外祖父》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父」和「身」,其中「父」是表示關于父親的意思,「身」則表示這個詞和人有關。
根據這個拆分,可以得到外祖父的筆畫數為12畫。
「外祖父」這個詞的來源是由「外」、「祖」和「父」三個字組成。
「外」表示外面的意思,與内部有關,「祖」表示祖先,代表着家族的起源,「父」表示父親。
因此,外祖父就是指遠離自己血統的父親,是母親那一輩的家族長輩。
「外祖父」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外祖父」,拼音為wài zǔ fù。
古時候「外祖父」的漢字寫法并未有太大變化,仍為「外祖父」。
我的外祖父今年已經八十歲了。
他非常疼愛外祖父母。
外祖父的相關組詞有:外祖母、外曾祖父、外曾祖母。
外祖父的近義詞有:外公父親。
外祖父的反義詞是:父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