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京的諸王住宅。《新唐書·後妃傳上·貞順武皇後》:“妃生子必秀嶷,凡二王、一主,皆不育。及生 壽王 ,帝命 寧王 養外邸。”
(2).後妃之家。 南朝 梁 王僧孺 《為南平王妃拜改封表》:“改服遞名,事華品貴。恩深外邸,榮照下庭。”
“外邸”是古代漢語中的特定稱謂,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外邸由“外”(與宮廷相對)和“邸”(高級官員或貴族的住所)組成,指與宮廷相對的私人府邸,主要用于居住或舉辦私人活動。
在京諸王的住宅
指分封在外的親王、郡王等皇族成員在京城内的居所。例如《新唐書》記載,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曾被安排在外邸生活。
後妃的娘家或親屬府邸
南朝梁代文獻提到“恩深外邸”,表明後妃家族或外戚的居所也可稱為外邸。
多出現于史書或古典文獻中,如《新唐書·後妃傳》等,用于描述皇室成員的居住關系或政治背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邸”的演變或具體曆史案例,可查閱《新唐書》《漢典》等文獻來源。
外邸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遠離城市的宅邸或别墅。它的拆分部首是“土”和“阝”,共有12個筆畫。
外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于描述列祖列宗的宅邸。邸是指君主或官員的第二個住所,通常是離宮邸更遠的地方。外邸也可指官員辭官後的居住地。
在繁體字中,外邸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邸”的寫法有所不同。早期的寫法是“氐”加上“⻏”,意味着屋前屋後。後來,這個字形逐漸發展成現代的“邸”。
以下是關于外邸的例句:
下面是一些與外邸相關的詞語:
反義詞:内邸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