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單純的器樂合奏。 清 納蘭性德 《渌水亭雜識》卷二:“唯作八音而無人之歌聲,謂之徒奏。唯人聲而無八音,謂之徒歌。”參見“ 徒歌 ”。
“徒奏”一詞的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來源權威性及文獻依據進行辨析:
一、主流解釋(器樂合奏) 根據清代納蘭性德《渌水亭雜識》記載,徒奏指單純的器樂合奏,即無歌聲參與的純樂器演奏形式。與之對應的概念是“徒歌”,即無伴奏的人聲清唱。這種用法屬于古代音樂術語,現代較少使用。
二、争議性解釋(成語含義) 部分網絡資料将其解釋為成語,表示“白費力氣、無實際效果”,但該釋義缺乏權威文獻佐證,且與清代文獻原意不符,可能是現代誤傳或混淆其他成語(如“徒勞無功”)所緻。
建議參考方向:
《徒奏》(tú zòu)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空談、無用的言辭或行動”,也指“徒勞無益的表演或演奏”。
《徒奏》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彳”字部,右邊是“奏”字部。它總共有15個筆畫。
《徒奏》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既有漢語的本義,也有音譯自外來語的引申義。在中國古代,它最初指的是徒步而行的仆役,後來引申為空談的意思。而在音譯方面,它也可以指“即興表演”的意思,這是從英語“to"和Italian"suonare"音譯而來。
《徒奏》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徒奏」。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徒奏的“徒”字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上面是“彳”字部,下面是“彳”字部加一個“亼”旁。而“奏”字在古時候的寫法中與現在基本相同。
1. 他隻會徒奏空話,卻沒有實際行動。
2. 這個戲曲演員的表演隻是徒奏,毫無意義。
1. 徒勞:指做某事毫無結果,白費力氣。
2. 故奏:指對于古代君主或現代領導人,向上呈報奏上述。
3. 奏樂:指演奏樂器或進行音樂表演。
1. 徒勞:指做事沒有效果,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2. 空談:指說話隻停留在表面,沒有實際行動。
1. 有實效:指具有實際效果、産生實際影響的行為或言語。
2. 有實踐:指根據實際情況或需要進行行動或實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