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徒奏的意思、徒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徒奏的解釋

指單純的器樂合奏。 清 納蘭性德 《渌水亭雜識》卷二:“唯作八音而無人之歌聲,謂之徒奏。唯人聲而無八音,謂之徒歌。”參見“ 徒歌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徒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拆分與古籍用例中得出:

一、字義解析

  1. 古義為"空""僅""但",表示單一或缺乏伴隨狀态。如《說文解字》釋:"徒,步行也",引申為"無車馬""無輔助"之意。

  2. 指演奏樂器或進獻。《周禮·春官》載:"凡六樂者,文之以五聲,播之以八音","奏"即包含樂器表演行為。

二、詞義綜釋

"徒奏"指僅進行樂器演奏而無歌唱或其他藝術形式配合。強調表演形式的單一性,常見于描述古代禮樂場景:

三、文獻佐證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7冊釋:"徒奏:僅奏樂器而不歌"。此釋義基于曆代注疏,如:

四、現代延伸

當代可引申為脫離核心表達的單純技巧展示(如無情感投入的樂器炫技),但此屬語境化衍生義,古籍未見直接用例。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徒奏”一詞的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來源權威性及文獻依據進行辨析:

一、主流解釋(器樂合奏) 根據清代納蘭性德《渌水亭雜識》記載,徒奏指單純的器樂合奏,即無歌聲參與的純樂器演奏形式。與之對應的概念是“徒歌”,即無伴奏的人聲清唱。這種用法屬于古代音樂術語,現代較少使用。

二、争議性解釋(成語含義) 部分網絡資料将其解釋為成語,表示“白費力氣、無實際效果”,但該釋義缺乏權威文獻佐證,且與清代文獻原意不符,可能是現代誤傳或混淆其他成語(如“徒勞無功”)所緻。

建議參考方向:

  1. 研究古代音樂文獻時,應采用第一種解釋;
  2. 若涉及成語使用,需核查《漢語成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确認;
  3. 可延伸了解相關術語:徒歌(純人聲)、相和歌(人聲與器樂配合)等古代音樂形式。

别人正在浏覽...

霸閏之朝鞭凳鞭聲别風淮雨閉淫不獲已逞氣創殘出縮詞華典贍摧靡疊重發令煩絮風眩奉禦福祿雙全亘古奇聞艮音廣庭過端穢言活褥蛇鹘突繭稅家主婆幾般擊拂井地精笃給事駿逸連陣落堕盲從沒金铩羽蒙鸠麪餅眇默内部矛盾盤弄攀陟撇開卡具氣量青袍白馬生分深塹識略世累搜閲套子迢嶢帖發霆威體帖團總推拏為國小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