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亮的别名。 北周 庾信 《七夕賦》:“兔月先上,羊燈次安。” 唐 楊師道 《阙題》詩:“羊車詎畏青門閉,兔月今宵照後庭。”
關于“兔月”的詞義解析如下:
一、詞義解析
“兔月”是月亮的别稱,源自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相傳月宮中有玉兔搗藥,因此用“兔”代指月亮,形成這一雅稱。
二、來源典故
三、用法舉例
該詞多用于古典詩文或雅稱語境,如“兔月半輪明”“倚弓玄兔月”等表達,賦予月亮神話色彩和詩意美感。
四、相關文化
“玉兔”作為月亮的象征,廣泛見于中秋文化、民間故事及詩詞創作,例如“玉兔搗藥”“玄兔”等衍生詞彙,均與“兔月”一脈相承。
“兔月”是兼具神話淵源和文學美感的月亮别稱,體現了古人以意象寄托自然之思的傳統。
《兔月》是由兔字和月字組成的詞語,表示兔子出現的月份,即農曆的兔年。在農曆中,每12年為一個周期,其中每一個周期都以一種動物來命名,兔子是其中之一。兔月也指農曆的八月,因為此時兔子多産,兔子族群也開始繁衍生息。
兔:八字旁,共6畫。月:月字旁,共4畫。
兔月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民間傳說和農曆制度中。根據傳說,玉皇大帝在選擇生肖時,邀請各種動物參加競賽,冠軍将可以成為生肖之首。兔子靈活機智,但遇上河流阻攔無法渡過。兔子聰明地借助烏龜的背作為臨時的橋梁,最終成功跨河,榮獲第四名為生肖,即為兔,從此兔子成為了中國農曆的生肖之一。
兔月的繁體字為「兔月」,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在古時候,兔月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即「兔月」。
1. 每逢兔月,家家戶戶都會團聚共慶。
2. 兔月是傳統農曆節日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組詞:兔年、兔子、兔寶寶、兔人。
近義詞:兔年、兔子年。
反義詞:鼠月、蛇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