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latitude] 一般的、經常性的議論
老生常談
家庭常談
亦作“ 常譚 ”。平常的言論。《三國志·魏志·管辂傳》:“ 颺 曰:‘此老生之常譚。’ 輅 答曰:‘夫老生者見不生,常譚者見不譚。’”《南史·鮑泉傳》:“君言,文士常談耳。” 清 梅曾亮 《柏枧山房詩集自序》:“以常談為才語,謂暴謔為高言,此又一蔽也。”
“常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常談”指平常的言論或經常性的議論,通常帶有缺乏新意、重複陳舊的意味。例如“老生常談”即形容觀點或話題因過于常見而顯得乏味。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用例、現代釋義及跨語言對比。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南史》等文獻原文。
「常談」一詞通常表示經常談論或者經常讨論某個話題。在民間用語中,它也可以指一個人愛多嘴或廢話連篇。下面我們來拆解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以及它的來源和其他語言變體。
「常談」的拆分部首是「巾」和「言」。其中「巾」部意指頭巾,而「言」部則表示言語。根據漢字的筆畫規則,「常談」一詞共有10劃。
「常談」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意為經常讨論某個話題。它的繁體字形為「常談」,在繁體字中,「談」的部分會用「談」來替代。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常談」的字形稍有不同。其中的「常」字原本是由「巾」和「口」組成,表示一個蓋住嘴巴的意思,後來逐漸演變為今天的形狀。而「談」字則由「讠」和「炎」組成,「讠」是言語的意思,而「炎」則表示熱烈、活躍之意。
以下是一些使用「常談」一詞的例句:
與「常談」相關的組詞包括「常見」、「常言」等。與「常談」意思相近的詞有「常說」、「經常讨論」,而與之相反的詞有「少言」、「少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