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talent shows itself;come out into the open as the point of an awl sticking out through a bag;become eminent] 比喻人的才能全部顯示出來
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體育新秀脫穎而出
比喻有才能者的才能終能顯露出來。《孽海花》第十三回:“且説 潘尚書 本是名流宗匠,文學鬥山,這日得了總裁之命,夾袋中許多人物,可以脫穎而出,歡喜自不待言。” 老舍 《四世同堂》七:“說不定哪一天他就會脫穎而出,變成個英雄。” 孫華炳 《重賞之下》二:“ 朱金寶 有如囊中之錐,就要脫穎而出了。”《解放日報》1985.6.26:“人才的成長需要機會,人才的脫穎而出更需要機會。”參見“ 脫穎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脫穎而出漢語 快速查詢。
“脫穎而出”是一個常用成語,以下從釋義、出處、用法等方面詳細解釋:
“脫穎而出”原指錐尖穿透布袋顯露出來,比喻人的才能或本領完全展現,超越衆人。其中“穎”指錐子的尖端,引申為突出的才能。
示例:在比賽中,他憑借紮實的功底最終脫穎而出,獲得冠軍。
成語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戰國時期,秦國攻趙,平原君欲帶門客赴楚求援,毛遂自薦。平原君質疑其能力,稱“賢士如錐處囊中,鋒芒立現”。毛遂回應:“若早處囊中,必脫穎而出。”後以此比喻才能顯露。
若需更多例句或拓展學習,可參考古籍《史記》或現代漢語詞典。
《脫穎而出》這個詞是指在衆人中從中脫穎而出,表現出與衆不同的才華、能力或者品質。這個詞的意思充滿了積極向上的力量,形容一個人不甘平庸,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才華在衆多人中突出出衆。
拆分部首和筆畫:脫(部首:⺼,總筆畫:10)穎(部首:頁,總筆畫:9)而(部首:⺮,總筆畫:4)出(部首:凵,總筆畫:2)。
來源:《論語·陽貨》:“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意思是當我們遇到有才幹的人時應向他們看齊,當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或人時,應從内心反省自己。後來引申為一個人在衆人中脫穎而出。
繁體:脫穎而出。
古時候漢字寫法:脫穎而出。
例句:在班級裡,他因為擁有出色的領導能力和冷靜的思考方式而脫穎而出,成為了班級的班長。
組詞:脫俗、脫穎而出、脫胎換骨、脫歐、脫節。
近義詞:出類拔萃、異軍突起、耀眼奪目。
反義詞:平庸、普通、默默無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