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酒臉紅貌。亦泛指臉紅。 唐 白居易 《與諸客空腹飲》詩:“促膝纔飛白,酡顔已渥丹。” 唐 元稹 《酬樂天勸醉》詩:“酡顔返童貌,安用成丹砂?” 蘇曼殊 《東居雜詩》之十三:“酡顔欲語嬌無力,雲髻新簪白玉花。”
“酡顔”是一個中文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不同文獻資料綜合解析如下:
“酡顔”既是一種生理現象的具象描述,也是古典文學中常用的意象,常用于刻畫人物情态或渲染場景氛圍。如需更完整的詩詞例證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唐代詩人白居易、劉禹錫的相關作品。
酡顔(tú yán)是一個形容詞,常用來形容人臉色紅潤或因害羞、激動而臉紅的情況。在漢字中,酡顔由“酉”和“顔”兩個字組成。
酡(tuó)的部首是酉(yǒu),酡的筆畫數為7。顔(yán)的部首是頁(mian),顔的筆畫數為14。
酡顔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在古代漢語中,酡指酒色紅潤,顔指臉龐。因此,酡顔原指臉龐紅潤的樣子。
在繁體字中,酡顔的寫法為酡顏。
古漢字寫作酉顔,其中的酉字由酉和尤字組合而成。酉是金屬器具(酒壺)的象形字,尤是元氣用字。
與酡顔相關的組詞有:酡顔色(tú yán sè,臉紅)、酡熱(tú rè,面色發紅)、酡紅(tú hóng,面色紅潤)。
與酡顔近義的詞有面紅、泛紅、绯紅。反義詞有蒼白、蒼顔、白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