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首。謂身無甲冑。《文選·李陵<答蘇武書>》:“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争為先登。” 李善 注:“徒,空也。言空首奮擊,無復甲胄。”
“徒首”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徒首(拼音:tú shǒu)意為“空首”,指身無甲胄(即未穿戴盔甲等防護裝備)。該詞源自古代文獻,如《文選·李陵<答蘇武書>》中描述士兵作戰時“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複徒首奮呼”,李善注解釋為“徒,空也;言空首奮擊,無複甲胄”。
需注意與“徒手”(指空手、無工具)和“徒勞”(指白費力氣)區分。“徒首”更強調身體無防護裝備,而非單純的“無工具”或“無成果”。
若需更完整的例句或相關古籍出處,可參考《文選》或李陵的《答蘇武書》。
徒首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個字或詞語的開始部分。
徒首的部首是彳,表示“行走”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4畫。
徒首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主要是古代文字形态演變的結果。最初的“首”字寫作“首”,表示頭頂;而“徒”字的“彳”代表着“人行走”的意思。後來,由于寫作時的便利,将“首”字修改為了“爿”,演變成了現在的“徒首”。
徒首的繁體字為“徒首”,拆分的部首“彳”在繁體字中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徒首的“首”字并沒有開口,而是閉合的形狀。而“徒”字的“彳”相對更加簡單,更像是兩個豎線組成的形狀。
1. 他剛開始學習漢字,目前隻會寫徒首。
2. 徒首的筆畫雖然不多,但是意義豐富。
徒首由“徒”和“首”兩個字組成,可以和其他字組合成新詞,如徒步、首要等。
徒首的近義詞有字首、字首部等。
徒首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立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