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legant]∶指文章高超、清逸
(2) [free and easy]∶超脫;灑脫
脫灑不俗
亦作“脫灑”。超脫;無所拘束。 唐 寒山 《詩》之二七五:“隻為愛錢財,心中不脫灑。”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法》:“語貴脫灑,不可拖泥帶水。”《西遊記》第二六回:“你這肉頭老兒,許久不見,還是這般脫灑,帽兒也不帶個來。” ********* 《荒村》詩:“去得這樣的堅決,這樣的脫灑,可有什麼苦衷,許了什麼心願?”
見“ 脫灑 ”。
“脫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形容文章或語言風格
指文章高超、清逸,語言簡潔利落,不拖泥帶水。例如宋代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提到“語貴脫灑,不可拖泥帶水”。
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
表示超脫、灑脫,不拘泥于世俗束縛。如“自性、自養、自命、自主,或出或處,做個天地間脫灑光明大豪傑”。
綜合來看,“脫灑”既可指文風清逸,也可指性格灑脫,核心在于“脫離束縛”的意境。其近義詞包括“灑脫”“超逸”等。
《脫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灑掉、倒出。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衣”和“水”,總共有12畫。
《脫灑》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種流行的飲食習俗。古人認為飲用不符合禮儀的酒水會帶來厄運,因此在飯後飲酒時,如果覺得酒有問題或者不合口味,就可以倒出來以避免不祥之事發生。
《脫灑》的繁體字為「脫灑」。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區别。古時候的《脫灑》字寫作「脬灑」。
1. 她慌忙将不合口味的茶水脫灑了。
2. 請小心地将殘留在杯子裡的飲料脫灑。
1. 脫衣:脫掉衣物。
2. 灑脫:形容人舉止或性格不拘束,自由自在。
3. 脫稿:指完成書寫或創作。
1. 倒出:指把液體從容器中流出或倒掉。
2. 抛棄:指不再接受或使用,抛之腦後。
1. 倒入:指把液體倒進容器中。
2. 保存:指保留、不丢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