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脫骱的意思、脫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脫骱的解釋

方言。脫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脫骱(tuō jiè)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源于吳方言,在醫學和日常用語中均有使用,其核心含義指關節的骨頭脫離正常位置,即現代醫學所稱的“脫臼”或“關節脫位”。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基本釋義

指組成關節的骨端因外力或病理原因脫離關節窩,失去正常的對合關系,導緻關節功能障礙、疼痛、腫脹和畸形。例如:“他不小心摔了一跤,肩膀脫骱了。”

二、字義解析

  1. 脫:脫離、脫出。
  2. 骱:吳方言詞彙,專指“關節”。《康熙字典》引《集韻》釋“骱”為“骨節間也”,強調其關節間隙的解剖含義。

三、引申用法

在非醫學語境中,“脫骱”可比喻事物脫離原有位置或正常軌道,如:“機器零件脫骱”“計劃脫骱”,形容失控或失常狀态。

四、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明确收錄“脫骱”為方言詞,釋義為“關節脫位”。

  2. 《中醫大辭典》(人民衛生出版社):

    在“傷科”條目中解釋“脫骱”即“脫臼”,指關節骨端錯位。

  3.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

    标注“脫骱”為吳語特色詞,通行于江浙滬地區。

五、相關醫學概念

脫骱需通過手法複位(中醫稱“上骱”)或手術恢複關節結構,常伴有韌帶損傷,需固定治療以避免習慣性脫位。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脫骱”是中醫傷科術語,指關節脫位(亦稱“脫臼”),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骱”即關節,因此“脫骱”指組成關節的骨端因外力或病理因素脫離原有解剖位置,屬于中醫對關節脫位的統稱。

二、主要特征

  1. 成因:多由外傷導緻,常見于肩關節、髋關節等。
  2. 分類:
    • 閉合性脫骱:皮膚完整,無傷口。
    • 開放性脫骱:關節處有開放性傷口,可能伴隨感染風險。
  3. 症狀:局部腫痛、關節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能出現畸形或活動受限。

三、相關治療

中醫治療常通過推拿手法複位,如案例中提到的“周伯施行推拿術後數分鐘内複位”。現代醫學則結合影像檢查後,采用手法或手術複位,輔以固定和康複訓練。

四、延伸說明

在方言中,“脫骱”也用于描述其他脫離正常狀态的情況,例如腳趾因受壓導緻的脫位(如“拇趾彎曲三十度,第二腳趾脫骱”)。

五、與其他詞彙的區分

需注意與“脫輹”(指夫妻離異)、“脫鞲”(比喻不受拘束)等同音詞區分,三者含義完全不同。

别人正在浏覽...

扳高班子備要避宼伯封餐風宿水草麻纏索陳遵轄大陸邊緣膽小怕事帝居督策封匦凫水狗加賈馬國際複興開發銀行國亂豪竹哀絲講切箭刻教擾接駁季氏九州四海侉餅揆叙困難拉談鈴鈴零陵香聆音鱗爪門牆墨本魔軍某人虐暑遷建牽引附會輕悄悄秦書八體衢歌取銷日稷銳利撒響屁署缺私有制度瑣帏天王庭玉銅盤瓦甂挽挽相船湘沅詳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