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拖拉冰床。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内規制紀略》:“﹝河﹞至冬冰凍可拖牀。以木闆上加交牀或藳薦,一人前引繩,可拉二三人,行冰如飛。”亦指冰床。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冰床滑擦》:“ 太液池 之 五龍亭 前, 中海 之 水雲 榭 前,寒冬冰凍,以木作牀,下鑲鋼條,一人在前引繩,可坐三四人,行冰如飛,名曰拖牀……更将拖牀結連一處,治酌陳餙於上,歡飲高歌,兩三人牽引,便捷如飛,較之坐驥乘車,遠勝多矣。”
“拖床”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指冰上交通工具,又稱“冰床”,形似雪橇,可載人運物。其特點是通過人力或畜力在冰面拖拉滑行,常見于古代北方冬季。
乾隆詩句“太液拖床龍鳳飾,椎輪大辂此堪思”,印證了拖床在宮廷中的使用場景。
部分資料(如)提到“拖床”可能指農具,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文獻,或為方言或衍生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拖床》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通過跑腿或運輸等方式将床搬動到另一個地方。這個詞用來形容搬運床的行為。
《拖床》這個詞的部首是扌(手部)。
《拖床》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8。
《拖床》一詞的來源非常明了,由“拖”和“床”兩個字組成。拖的意思是指用力拉動或托動某物,床是指用來睡覺或休息的器具。因此,《拖床》指的是通過用力拉動的方式搬運床。
《拖床》的繁體字為「拖床」。
據史書記載,古代對于《拖床》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稍有差别。例如,床字在古代的寫法中,架構更為簡單,形狀也略有不同。
1. 他們幾個人一起拖床,費了很大勁才搬到房間裡。
2. 請你幫我拖床下去,我要打掃房間。
相關的組詞有:拖車、拖拉、拖鞋、拖把等。
近義詞有:搬運、搬動、托運等。
反義詞有:搬回、安放、落地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