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猶赤膊。《水浒傳》第二回:“隻見空地上一箇後生脫膊着,刺着一身青龍。”《水浒傳》第六八回:“原來 李逵 但是上陣,便要脫膊。”
“脫膊”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uō bó,其核心含義為方言中的“赤膊”,即脫去上衣、赤裸上身。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水浒傳》原文或方言詞典。
脫膊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身體肌肉發達到一定程度,肌肉輪廓清晰,看上去非常強壯。這個詞源于中國方言中的“脫”和“膊”兩個詞。脫的意思是去除、脫掉,膊的意思是手臂。
脫膊的部首是⼦,它的總筆畫數是12。脫的部首是⽻,它的總筆畫數是0。膊的部首是⼀,它的總筆畫數是1。
脫膊一詞最早來源于方言中的生活用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特别有力氣,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手臂肌肉非常發達。後來,這個詞開始在網絡上流行起來,并逐漸被大衆所熟知和使用。
在繁體字中,脫膊的寫法保持不變。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脫膊的字形也有所不同。具體來說,脫的古漢字寫法是“傈”,而膊的古漢字寫法是“脖”。這些古漢字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經很少被使用了。
例句:
1. 他經過多年的健身鍛煉,終于脫膊了。
2. 那個男生練習舉重已經一段時間了,現在的他已經脫膊了。
一些與脫膊相關的組詞包括:練膊、脫膊狂魔、膊力、膊肉等。
脫膊的近義詞可以是:膊殼、肌肉發達。
與脫膊相反的詞是:發福、臃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