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渣滓,糟粕。比喻微賤的東西。猶土芥。《莊子·讓王》:“道之真以治身,其緒餘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 陸德明 釋文:“ 司馬 雲:土苴,如糞草也。 李 雲:土苴,糟魄也,皆不真物也。” 宋 戴複古 《謝蕭和伯見訪》詩:“江湖尊白髮,土苴視黃金。”《金史·海陵紀》:“殫民力如馬牛,費財用如土苴。” 清 鄂爾泰 《贈方望溪》詩:“六經治世非土苴,相期津逮闚垠涯。” 吳梅 《中國戲曲概論》:“又 光 宣 之季, 黃岡 俗謳,風靡天下,内廷法曲,棄若土苴。”
(2).以之為土苴,比喻賤視。 宋 呂大鈞 《天下為一家賦》:“皆土苴其子孫。” 王國維 《觀堂集林·<國學叢刊>序》:“或乃舍我熊掌,食彼馬肝,土苴百王,粃糠三古。”
土苴(tǔ zh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與核心釋義
“土苴”字面指泥土與枯草,喻指微賤無用之物。《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為“泥土和枯草,比喻微賤的東西”。其核心語義強調事物的低賤、無價值屬性,常與“視如”“棄若”等動詞連用,表達極度的輕視态度。
二、引申義與用法特征
在古文獻中,“土苴”引申為對事物的否定性評價,含“不屑一顧”“毫無價值”之意。例如《莊子·讓王》中“道之真以治身,其緒餘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以“土苴”比喻無用的糟粕。蘇轼《超然台記》亦雲“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而況其土苴乎”,強化其“無足輕重”的語境色彩。
三、文獻例證與權威性溯源
收錄“土苴”詞條,釋義為“比喻微賤之物”,并引宋代陸遊詩句“後來視此猶土苴”佐證。
強調其“比喻極輕賤的事物”,與“刍狗”等詞同具貶抑色彩。
指出“土苴”源出《莊子》,後成為固定貶義複合詞,如《宋史》載“視民財如土苴”。
四、現代語義與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土苴”屬書面語,多用于強調對事物的極端輕視。如“視功名如土苴”即表達超脫名利的态度。其使用需結合文言語境,常見于學術論述、文學評論及成語化表達中。
參考文獻來源:
“土苴”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土苴”既可指無價值之物,亦可作動詞表示輕視,其内涵融合了道家哲學與古代文學的表達傳統。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被告标下簸騰菜花水材氣草頭茶杯唱叛成基赤棠麤良燈夜調兵遣将都保正蠹蛀分式觀音粉寒衣吼號幻數呼蘭淴浴绛跗匠世燋戰戒奢甯儉進稿冏然絕世寬解邋遢連街倒巷賣人情綿弱密谛末末木牛猊座挪挲诮駡僑終蹇謝氣墊船青箭青羊宮全部權時入禅審責使犬司花女隨高就低肅泐鐵甲艦同聲五鳳香幹箫台消夜習察蟹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