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頹放。《世說新語·雅量》“ 羊曼 拜 丹陽 尹,客來早者,并得佳設” 南朝 梁 劉孝标 注:“ 曼 頽縱宏任,飲酒誕節,與 陳留 阮放 等號 兖州 八達。” 陳田 《明詩紀事丁籤·康海》:“遂放浪自恣,徵歌選妓,於文章不復精思,詩尤頽縱。”
“頽縱”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tuí zòng,其核心含義為“頹廢放縱”,指人的行為或性格放蕩不羁、不拘禮法。以下是具體解析:
基本含義
“頽縱”即“頹放”,指行為頹廢、放任自流,常用來形容人因不拘禮法而顯得放浪形骸。例如《世說新語》注中提到的羊曼“頽縱宏任,飲酒誕節”,即指他性格豪放、飲酒無度。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描述人物不拘小節、縱情任性的狀态。如明代陳田在《明詩紀事》中評價康海:“詩尤頹縱”,意為他的詩歌風格放縱不羁。
若需其他詞語的解析,可提供具體詞彙。
《頽縱》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放縱堕落,不拘束自己的言行和行為。
《頽縱》的拆分部首是「頁」和「走」,它的總筆畫數是16畫。
《頽縱》的來源較為模糊,可能是由古代文人創造而成,或是形容放縱堕落的人的行為。
《頽縱》的繁體字為「頹縱」。
在古代,「頽縱」的寫法可能有些變化,比如「縱」字在古時候也可以寫作「縱」。
1. 他的行為放縱而不受拘束。
2. 那個人追求自由,但他的行為卻顯得有些頽縱。
頽犛(指放縱堕落的人)
頽散(指放縱散漫的行為)
頽亂(指放縱混亂的狀态)
放縱、放蕩、放任、恣意、縱容
克制、克己、約束、節制、自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