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豕膏的意思、豕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豕膏的解釋

豬油。《周禮·天官·庖人》“夏行腒鱐膳,膏臊”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 曰:“膏臊,豕膏也,以豕膏和之。”《後漢書·東夷傳·挹婁》:“冬以豕膏塗身,厚數分,以禦風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豕膏”是古代漢語中對豬油的稱謂,其含義和用途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豕膏即豬油,“豕”意為豬,“膏”指動物脂肪或油脂。該詞最早見于《周禮》等文獻,例如《周禮·天官·庖人》提到“膏臊,豕膏也”,指用豬油調和食物。

  2. 曆史用途

    • 食用:古代常用作調味品,如《周禮》記載的“以豕膏和之”,用于烹饪增香。
    • 禦寒:《後漢書》描述挹婁人“冬以豕膏塗身,厚數分,以禦風寒”,說明其作為防寒護膚的用途。
    • 藥用:雖未直接提及“豕膏”,但相關詞彙如“豨膏”(豬脂與藥材煎制的藥膏)在古代用于治療皮膚疾病,推測豬油可能作為藥膏原料之一。
  3. 文獻引用
    宋代蘇轼詩句“豨膏那解轉方輪”及清代《觚賸·石言》中“盤盛豨膏”等記載,均表明“豕膏”或其衍生詞彙在曆代文獻中的延續性。

注意:“豕膏”與“豨膏”存在混用現象,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前者側重豬油本身,後者多指加入藥材的外用制劑。如需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周禮》《後漢書》等原始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豕膏

豕膏是一個古漢字詞,由“豕”和“膏”兩個字組成。

意思

豕膏指的是豬的脂肪。由于豬肉中含有大量脂肪,所以“豕膏”也常用來比喻某物或某人的油膩不堪。

拆分部首和筆畫

豕膏的“豕”字的部首是“豕”,表示豬;“膏”字的部首是“⺼”(肉字旁),表示肉。根據部首的不同,可以确定其拆分部首。

豕:部首豕,總筆畫數4畫。

膏:部首⺼,總筆畫數13畫。

來源

“豕”來源于甲骨文,古代人們用一種叫做甲骨的龜殼或獸骨,刻上文字來記錄。而“膏”字則是從“脂骨”演變而來。

繁體字

豕膏的繁體字為「豕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不同。豕膏的古代寫法可能略有差異,具體寫法要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文獻資料來确定。

例句

1. 這道菜的調料太多,都是豕膏脂油,吃起來油膩得很。

2. 他每天都塗抹豕膏脂油在臉上,所以皮膚很滑嫩。

組詞

豕膏并沒有常見的組詞用法。

近義詞

豕油

反義詞

清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