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似懂非懂的意思、似懂非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似懂非懂的解釋

好象懂,又好象不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似懂非懂”是一個常用的漢語成語,用于描述對事物或知識的理解處于一種模糊、不清晰、不完全掌握的狀态。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指對事物或道理似乎明白了一些,但實際上并未真正透徹理解,處于一種半知半解、模棱兩可的狀态。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二、結構與語義分析

  1. 構詞解析

    • “似”:表示“好像”“似乎”,帶有不确定性。
    • “懂”:意為“理解”“明白”。
    • “非”:否定詞,即“不是”。
    • 組合含義:表面看似理解,實則未真正掌握。

      來源:《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語文出版社。

  2. 語義特征

    • 強調認知的模糊性與局限性,常隱含需進一步學習或澄清的意味。
    • 多用于描述對抽象概念、複雜理論或新知識的一知半解。

三、典型使用場景

  1. 學習場景

    例:學生對老師講解的新公式“似懂非懂”,課後需反複練習。

  2. 溝通場景

    例:聽衆對專業術語“似懂非懂”,導緻信息傳遞效率降低。

    來源:《現代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


四、近義詞辨析

詞語 區别點
一知半解 側重知識掌握不全面,但可能有部分理解
模棱兩可 強調态度或表達不明确,而非認知狀态
懵懵懂懂 多指因經驗不足而茫然,含稚拙感

來源:《同義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五、文化内涵

該成語折射中國傳統認知哲學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務實态度,反對強不知以為知。

來源:《漢語與中國文化》,複旦大學出版社。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2. 劉潔修.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M]. 語文出版社, 2009.
  3. 侯學超. 《現代漢語虛詞詞典》[M].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
  4. 張志毅. 《同義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0.
  5. 申小龍. 《漢語與中國文化》[M]. 複旦大學出版社, 2008.

網絡擴展解釋

“似懂非懂”是一個漢語成語,表示對某事物或概念的理解處于模糊狀态,好像明白了卻又不夠清晰。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演變

三、語法與用法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類别 示例 差異說明
近義詞 一知半解、半明不白 均強調理解不徹底
反義詞 了如指掌、融會貫通 表示完全掌握或透徹理解

五、例句參考

  1. 老師講解量子物理時,學生大多似懂非懂,隻能機械記錄公式。
  2. 面對長輩的人生哲理,他似懂非懂地點頭,實則未能領悟深意。

提示:該成語適用于正式與非正式場合,但需注意避免在需要明确表态的語境中使用(如學術論文結論部分)。

别人正在浏覽...

傍暨寶塔菜邊埃表用比來不協藏頭亢腦策祝羼廁岔子出生率蕩魂攝魄房廟帆海飛珠濺玉輔角公祭韓陵山熯天熾地河泥槐國囏屯驕卒咭咭嘎嘎緊巴京雒塵救過不贍舊态開疆連陰天栗駭六莖龍章鳳函濛鴻猛鳥冥贶冥昭瞢闇粘蟲嫋嫋淺闇乾元青蓮目入官三翮六翼勝敗慴畏世位水功德局膆子潭水天長觀同生死共存亡馱馬翁母骛鼓閑住蕭澹銷鈍校刻新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