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谥典的意思、谥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谥典的解釋

亦作“諡典”。1.贈谥的儀節。 南朝 宋 顔延之 《陶徵士诔》:“有合謚典,無愆前志,詢諸友好,宜謚曰 靖節徵士 。” 明 鹿善繼 《請谥揭》:“今諡典集議,職何敢私避以遏先德,謹陳崖略,恭候大君子公評。”《清史稿·禮志六》:“ 乾隆 四十一年,定 明 代殉國諸臣,既邀諡典,并許入祠。”

(2).谥法。 宋 樓鑰 《成恭皇後改谥議》:“謹攷之諡典曰:‘夙夜警戒曰成;謙而好禮曰恭。’”參見“ 謚法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谥典”是古代中國用于追贈谥號的制度與儀節,具體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贈谥的儀節
    指為逝者追贈谥號的禮儀流程。例如南朝宋時,顔延之在《陶徵士诔》中提及陶淵明谥號“靖節徵士”的拟定需“合谥典”,即符合儀節規範(、)。明清時期亦有類似記載,如《清史稿》提到明代殉國諸臣入祠需經“諡典”審定()。

  2. 谥法的别稱
    谥典也指制定谥號的規則體系(即“谥法”)。例如宋代樓鑰在讨論成恭皇後改谥時,引用谥典中“夙夜警戒曰成,謙而好禮曰恭”的規則(、)。

二、實際應用

三、曆史意義

谥典制度體現了古代對人物評價的規範化,兼具褒貶功能。其儀節與規則貫穿多個朝代,成為維護禮制的重要部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谥法分類或案例,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谥典》的意思

《谥典》是一部用來給予人們追贈谥號的典籍,也是一部用來列舉古代賢人追封谥號的文獻。

拆分部首和筆畫

《谥典》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讠”、“言”兩個部首,共計7個筆畫。

來源

《谥典》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史書文獻中,用來記錄皇帝追封谥號的典章制度。它在中國古代曆史上起着重要的文化作用。

繁體

《謚典》是《谥典》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不過,《谥典》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1. 《谥典》中記載的追封谥號是對古代賢人的崇敬和紀念。

組詞

追封、谥號、文獻、皇帝等等都是與《谥典》相關的詞彙。

近義詞

同義詞:谥冊、褒碑

反義詞

反義詞:貶谥、廢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