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傳的意思、使傳的詳細解釋
使傳的解釋
指經使者傳達的皇帝诏書。 宋 曾鞏 《代書寄趙宏》詩:“君持使傳入南師,忽領貔貅過蓬藋。”
使者、官員所乘驿車。 宋 陸遊 《謝明堂赦表》:“臣適乘使傳,遠在遐陬。” 宋 陸遊 《天申節賀表》:“臣方馳使傳,阻綴朝班。”
詞語分解
- 使的解釋 使 ǐ 用:使用。使勁。使役。使力。使錢。 派,差譴:使喚。使命。使女。 讓,令,叫:迫使。 假若:假使。即使。 奉命辦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館。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傳的解釋 傳 (傳) á 轉(僴 )授,遞:傳遞。傳輸。傳戒。傳統。言傳身教。 推廣,散布:宣傳。流傳。傳名。傳奇(a.中國唐代興起的短篇小說;b.中國明、清兩代盛行的長篇戲曲;c.指情節離奇或人物行為超乎尋常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來源的釋義,"使傳"一詞在古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
-
經使者傳達的皇帝诏書
常見于宋代文獻,如曾鞏詩中"君持使傳入南師"一句,指通過官方使者傳遞的皇帝指令。這種用法多用于軍事文書或重要政令傳達場景。
-
官員出行乘坐的驿車
陸遊在《謝明堂赦表》中"適乘使傳"即指官員乘坐驿站的專用交通工具。這類驿車屬于古代官方交通體系,具有憑證通行、快速換馬等特權。
該詞在宋代文獻中出現頻率較高,如曾鞏、陸遊等文人的詩文中均有使用記錄。現代漢語中已基本不再使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和古典文學領域。
需注意不同語境中的具體指向:作為诏書時側重信息傳遞屬性,作為交通工具時則強調其運輸功能。兩重含義都反映了古代官僚制度中信息傳遞與人員流動的特殊機制。
網絡擴展解釋二
< h2>《使傳》的意思< /h2>
< p>《使傳》是一個漢語詞組,意思是傳送、傳達、傳送消息。
< h2>《使傳》的部首和筆畫< /h2>
< p>《使傳》的部首是「辶」,又稱為「走之辶」,表示與行走相關的意思。它的筆畫是3畫。
< h2>《使傳》的來源< /h2>
< p>《使傳》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成,分别是「使」和「傳」。其中,「使」表示使命、派遣,「傳」表示傳遞、傳送。
< h2>《使傳》的繁體< /h2>
< p>《使傳》的繁體寫法為「使傳」。
< h2>《使傳》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h2>
< p>在古代漢字中,「使傳」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區,寫法會有一定的變化。
< h2>《使傳》的例句< /h2>
< p>1. 他被派去使傳重要的決定。
< p>2. 這個信使的任務是使傳皇帝的旨意。
< h2>《使傳》的組詞< /h2>
< p>1. 使者(指派出去的人)
< p>2. 傳達(傳遞)
< p>3. 使命(特定任務)
< h2>《使傳》的近義詞< /h2>
< p>1. 派遣(派人去做某事)
< p>2. 傳遞(傳送、傳播)
< h2>《使傳》的反義詞< /h2>
< p>1. 收回(取回、撤銷)
< p>2. 停止(中斷、終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