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待人如畜禽獸,養而不敬重。 晉 葛洪 《抱樸子·刺驕》:“ 孟軻 所謂愛而不敬,豕畜之也。”按,豕畜,《孟子·盡心上》作“獸畜”。
指豬一類的家畜。 清 王韬 《代上廣州馮太守書》:“其居人為奇貨,輾轉販售,視同豕畜。”
“豕畜”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hǐ chù(注音:ㄕˇ ㄔㄨˋ),其含義可分為以下兩類:
比喻待人如禽獸,養而不敬
該義項源于古代文獻,如晉代葛洪《抱樸子·刺驕》中引用孟子觀點:“孟轲所謂愛而不敬,豕畜之也。” 意指以輕蔑态度對待他人,僅提供物質需求卻缺乏尊重,類似對待牲畜。此用法與《孟子·盡心上》中“獸畜”含義相近,強調對人的不尊重。
指豬一類的家畜
清代王韬在《代上廣州馮太守書》中描述:“其居人為奇貨,輾轉販售,視同豕畜。” 此處“豕畜”直接指代豬等家畜,帶有貶義色彩,暗含将人視作可販賣的牲畜之意。
《豕畜》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豬。它的拆分部首是豕,總共有10個筆畫。
《豕畜》起源于古代漢字,它的發展演變直至今天的字形基本保持不變。在繁體中,它的字形為「豬畜」。
古代對于「豕畜」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其中一種常見的寫法是以「豸」代替了現代的「豕」,即「豸畜」。這種寫法在古代可以看到一些文獻材料中,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寫法。
1. 農村的人們常常飼養豕畜以供食用。
2. 這家農場養了許多豕畜,每天都有新鮮的豬肉供應。
組詞: 豕肉、豕欄、豕房、豕糞、畜牧。
近義詞: 豬、豬肉。
反義詞: 牛、羊、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