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九回頭的意思、十步九回頭的詳細解釋
十步九回頭的解釋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伯喈夫妻分别》:“他那裡,謾凝眸,正是馬行十步九回頭。”“十步九回頭”形容戀戀不舍。後用于比喻猶豫不定。 魯迅 《書信集·緻葉紫二》:“先前那樣十步九回頭的作文法是很不對的,這就是在不斷的不相信自己--結果一定做不成。”
詞語分解
- 回頭的解釋 ∶把頭轉向後方 ∶悔悟;改邪歸正及早回頭 ∶少等一會兒;過一段時間以後回頭再談回頭見詳細解釋.向後轉頭,回過臉來。 晉 劉琨 《胡姬年十五》詩:“回頭堪百萬,價重為時年。” 唐 杜甫 《漫成》詩
網絡擴展解釋
“十步九回頭”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原意:形容人因戀戀不舍而頻繁回頭張望,如離别時對親友的眷戀。
- 引申義:後比喻人在行動中猶豫不決、徘徊觀望,缺乏果斷。
二、出處與演變
- 最早記載:出自元代高明《琵琶記·伯喈夫妻分别》中的“他那裡,謾凝眸,正是馬行十步九回頭”。
- 現代用例:魯迅在《緻葉紫》中批評寫作時過度猶豫的狀态:“先前那樣十步九回頭的作文法是很不對的”。
三、用法與特點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或定語,如“他十步九回頭地離開了故鄉”。
- 感情色彩:中性詞,既可用于表達深情,也可用于批評優柔寡斷。
- 結構特點:緊縮式成語,強調動作的頻繁性(“十步”與“九回頭”形成對比)。
四、例句參考
- 表不舍:“馬行十步九回頭,道盡離人愁緒。”
- 表猶豫:“若胸無成竹,寫作時十步九回頭,終難成文。”
五、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依依不舍、躊躇不前
- 反義詞:義無反顧、當機立斷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該成語兼具情感表達與行為描寫的雙重功能,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十步九回頭》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十步九回頭》意為走了十步就回頭望。其中,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十”和“回”,筆畫為13畫。
來源
《十步九回頭》這個詞出現在古代傳說故事《紅樓夢》中,是以巧妙的形象描繪了人們對于過去的留戀和思索。
繁體
《十步九回頭》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十步九回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十步九回頭」這個詞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與現代漢字一緻。
例句
他走了十步九回頭,才離開了那個地方。
組詞
回頭路、回首、回眸、回憶、回想、回顧
近義詞
百念皆灰、三思而行、徘徊不前
反義詞
一往無前、一意孤行、深思熟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