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世不曾的意思、世不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世不曾的解釋

從不曾。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三折:“不是我誇貞烈,世不曾和個人兒熱。” 元 楊顯之 《潇湘雨》第二折:“世不曾見這等蹺蹊事,哭的氣噎聲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世不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元曲及宋代詩詞中,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詞義

“世不曾”意為從不曾或從未有過,表示某種行為或狀态在時間跨度上完全未發生。該詞由“世”(表示時間跨度)、“不”和“曾”(表示過去時态)組合而成,強調絕對否定。

二、出處與用法

  1. 元曲中的典型用例
    多見于元代雜劇,如:

    • 關漢卿《望江亭》第三折:“不是我誇貞烈,世不曾和個人兒熱。”
    • 楊顯之《潇湘雨》第二折:“世不曾見這等跷蹊事,哭的氣噎聲絲。”
      這兩例均通過“世不曾”強化人物情感或事件的反常性。
  2. 宋代詩詞中的延伸
    宋代詩人如許仲宣、姜特立等也使用該詞,例如:

    • “有名傳世不曾醒”(許仲宣)
    • “可憐一世不曾閒”(姜特立)
      此處多用于表達對人生狀态的感慨。

三、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屬于古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古典文學研究或仿古創作中。其注音為shì bù céng(部分文獻注音為shì bù zēng,但以céng為主流)。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中的語境,可參考《望江亭》《潇湘雨》等元雜劇原文,或宋代詩詞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世不曾的意思

《世不曾》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指某種情況從來沒有出現過或者是某種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世不曾》這個成語是由4個漢字組成。其中,世的拆分部首是一木,筆畫數為5;不的拆分部首是一一,筆畫數為2;曾的拆分部首是一曰,筆畫數為8。

來源

《世不曾》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史記·高祖本紀》。原文是:“高祖初起,嘗曰‘我始當為天下老大,世所未有也’”,意思是劉邦(即高祖)剛剛起事時曾說:“我将成為天下最大的人,這在世界上從來沒有過。”因此,後來人們将“世所未有”改成了“世未曾有”,并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

繁體字

《世不曾》這個成語的繁體字為「世不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世的寫法與現代相同;不的寫法為「不」,曾的寫法為「曾」。

例句

1. 這樣的美景實在是世不曾有的。
2. 他的成就在這個行業中世所未有。

組詞

世事、不常、曾經、曾經曆

近義詞

空前絕後、獨一無二、史無前例

反義詞

屢見不鮮、司空見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