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 市制長度的主單位,合三分之一米
(1). 北周 時用的尺。《隋書·律曆志上》:“ 後周 市尺,比玉尺一尺九分三釐。”《隋書·律曆志上》“後尺,實比 晉 前尺一尺二寸八分一釐”原注:“即 開皇 官尺及 後周 市尺。”
(2).市制長度的主單位。一市尺合一米的三分之一。市尺以上有市丈、市引,市尺以下有市寸、市分、市厘、市毫、市絲,均以十進。通稱尺。
市尺是中國傳統市制長度單位,也是現代法定計量單位的曆史組成部分。根據《漢語大詞典》的定義,市尺是“市制長度單位,一市尺等于三分之一米”。這一單位體系源于古代“尺”的度量标準,其曆史可追溯至商周時期,至20世紀50年代被納入國家統一實行的市用制。
在換算關系上,國務院1959年發布的《關于統一我國計量制度的命令》明确:1市尺=10市寸=100市分,且1市尺=1/3米≈33.33厘米。這種十進制改革既保留了傳統度量習慣,又實現了與國際公制單位的接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計量史料顯示,1984年推行法定計量單位後,市尺雖未被廢止,但被限定在特定領域使用。
從語言學角度,《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特别指出,“市尺”作為合成詞,其構詞法體現了“市制+基本單位”的命名規律,與“公尺”“英尺”形成對照,具有鮮明的制度标識功能。當前在民間裁縫、布匹交易等傳統行業中,市尺仍保持實際應用價值。
市尺是中國傳統市制長度單位中的核心度量,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市尺是市制長度體系的主單位,1市尺等于1/3米(約33.33厘米),對應公式為: $$ 1,text{市尺} = frac{1}{3},text{米} approx 0.333,text{米} $$ 其下級單位為市寸(1市尺=10寸),上級單位包括市丈(1市丈=10尺)和市引(1市引=10丈)。
單位 | 換算值 |
---|---|
國際單位 | 1市尺 = 0.333米 |
英制單位 | 1市尺 ≈ 1.0936英尺 |
市制體系内 | 1市尺 = 10寸 = 100分 |
市尺曾廣泛用于傳統建築、服裝裁剪等領域。現代雖以公制為主,但在民俗活動(如紅木家具定制)中仍有使用,需注意與英制“英尺”區分。
提示:如需更完整的市制單位體系(如市厘、市毫等細分單位),可參考《隋書·律曆志》等古籍文獻。
百骸九竅貝葉經變子镖師場藿長圍敕答瞅空兒川谷出朝淡飯黃齑盜骊點點滴滴訂辨翻蔓反照非彜風吹草動風趨風月旦黼筵鈎深緻遠衮疊和遜紅飛鼠渙滅宦騎火矢扈行繳寝借音禁不住溘喪勞動者連甍接棟鍊翁離闊領護沴疫龍飛鳳翥馬道木災内部矛盾昵附佩香鋪緒切切偲偲清宮三條路三五門實谷雙兔碑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貪着望雲亭為别遺賂笑駡從汝孝子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