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 市制長度的主單位,合三分之一米
(1). 北周 時用的尺。《隋書·律曆志上》:“ 後周 市尺,比玉尺一尺九分三釐。”《隋書·律曆志上》“後尺,實比 晉 前尺一尺二寸八分一釐”原注:“即 開皇 官尺及 後周 市尺。”
(2).市制長度的主單位。一市尺合一米的三分之一。市尺以上有市丈、市引,市尺以下有市寸、市分、市厘、市毫、市絲,均以十進。通稱尺。
市尺是中國傳統市制長度單位中的核心度量,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市尺是市制長度體系的主單位,1市尺等于1/3米(約33.33厘米),對應公式為: $$ 1,text{市尺} = frac{1}{3},text{米} approx 0.333,text{米} $$ 其下級單位為市寸(1市尺=10寸),上級單位包括市丈(1市丈=10尺)和市引(1市引=10丈)。
單位 | 換算值 |
---|---|
國際單位 | 1市尺 = 0.333米 |
英制單位 | 1市尺 ≈ 1.0936英尺 |
市制體系内 | 1市尺 = 10寸 = 100分 |
市尺曾廣泛用于傳統建築、服裝裁剪等領域。現代雖以公制為主,但在民俗活動(如紅木家具定制)中仍有使用,需注意與英制“英尺”區分。
提示:如需更完整的市制單位體系(如市厘、市毫等細分單位),可參考《隋書·律曆志》等古籍文獻。
市尺指的是一種用來測量長度的尺子,常用于市場上出售貨物時用來檢驗貨物的長短。
市尺的拆分部首是“屍”和“尺”,其中“屍”是主體部分,而“尺”是表示尺子的意義。
拆分部首:屍、尺
市尺的總筆畫數為6畫。
市尺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當時用于市場中出售貨物時測量貨物的長度。
在繁體字中,市尺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尺子和市場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使用“尺”和“市”的字形。
1. 這個市尺的長度應該是準确無誤的。
2. 商人使用市尺來測量商品的長度。
1. 市場:指的是人們交易商品的地方。
2. 尺寸:表示物體的大小。
3. 市井:指的是繁忙的市場或街道。
市尺的近義詞包括“量尺”、“尺子”。
市尺的反義詞可以是沒有具體長度概念的詞語,例如“虛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