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殘酷劇烈。 章炳麟 《五無論》:“國界雖破,而聚落猶未破,則殘烈之戰争未已。” 郭沫若 《羽書集·三年來的文化戰》:“像這樣極不完全的一項調查,也可以見到我國的文物是遭到了怎樣殘烈的一個空前浩劫。”
“殘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進行解釋:
“殘烈”指殘酷劇烈,常用于描述戰争、災難等極端場景的破壞性和慘烈程度。
章炳麟《五無論》
例句:“國界雖破,而聚落猶未破,則殘烈之戰争未已。”
此句說明即使國家邊界被打破,族群間的激烈沖突依然持續。
郭沫若《羽書集·三年來的文化戰》
例句:“我國的文物是遭到了怎樣殘烈的一個空前浩劫。”
強調文物在戰亂中遭受的劇烈破壞。
如需查看完整引證或詞典來源,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或(漢語大詞典相關解釋)。
《殘烈》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有着深刻的含義。這個詞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理解:殘和烈。
在《殘烈》中,殘是由部首欠組成,表示殘缺、不完整的意思。烈是由部首火組成,表示強烈、熱烈的意思。
《殘烈》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在詩詞、文學作品等中經常被使用。這個詞語通常用于描述某種情感或行為具有強烈而不完整的特征。
在繁體字中,殘的寫法為「殘」,烈的寫法為「烈」。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殘」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但整體上意義相似。同樣地,「烈」也可能有不同的寫法。這些變化主要是因為漢字的演變和書寫形式的改變。
以下是一個使用《殘烈》一詞的例句:
他經曆了殘烈的戰争,但從未放棄希望。
與《殘烈》相關的組詞有:殘忍、殘暴、烈火、烈日等。
與《殘烈》近義的詞語有:痛苦、激烈、強烈。
與《殘烈》反義的詞語有:完整、和諧、柔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