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列;列入。《戰國策·魏策一》:“卒戍四方,定亭障者參列。” 宋 馬令 《南唐書·許堅傳》:“﹝ 堅 ﹞每沐浴不脫衣,就溪澗,出而暵之,或問其故,則言天象昭布,雖白晝亦常參列,人自昧之爾,其可裸裎乎。” 元 蒲道源 《春晚山茶始開示德衡弟》詩:“參列姚魏前,正色無婉娩。”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第二年又召試文章送隸有司,參列選序。”
“參列”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參與、加入行列
指參加某個團體、活動或組織,強調主動加入的行為。例如:“參列學術會議”表示參與會議讨論。
來源:、、
排列、列入
在古漢語中常表示事物被排列或歸入某一序列。如《戰國策》中“卒戍四方,定亭障者參列”指士兵布防排列;郭沫若文中“參列選序”意為被列入選拔名單。
來源:、、
日語中“參列(さんれつ)”含義與中文不同,特指出席典禮或觀禮(如“參列除幕式”),需注意區分語境。
《參列》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了“參”和“列”兩個字。它通常用來形容參加某種活動或事件,加入其中的意思。
“參”字的部首是“又”,它的字形結構由“又”和“隹”兩個部分組成,總計有8個筆畫。而“列”字的部首是“刂”,它的字形結構由“刂”和“各”兩個部分組成,總計有6個筆畫。
《參列》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詩經》中的一些篇章中。在這些篇章中,描述了大臣們或貴族們參加朝會、宴席等活動的場景,并使用了《參列》這個詞語來形容他們的行為。
在繁體字中,參列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仍然是由“參”和“列”兩個字組成。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存在着一些差異。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古時候的“參”字在早期的寫法中,尾部的“㇏”部分是由兩條橫線構成的。
1. 明天我們将參列國際會議。
2. 作為特邀嘉賓,他被邀請參列晚宴。
參觀、列席、參與、列隊。
參與、參加、加入。
退出、離開、脫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