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攝齊的意思、攝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攝齊的解釋

提起衣擺。古時官員升堂時謹防踩着衣擺,跌倒失态。表示恭敬有禮。《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 朱熹 集注:“攝,摳也。齊,衣下縫也。禮,将升堂,兩手摳衣,使去地尺,恐躡之而傾跌失容也。” 唐 楊炯 《宴族人楊八宅序》:“若使 陳 雷 可作,攝齊於廊廡之閒; 管 鮑 再生,擁篲於高門之外。” 清 錢謙益 《歸文休墓志銘》:“使三子端拜攝齊,授經於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攝齊"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古語詞,本義指整理衣襟下擺的動作,後引申為禮儀規範的表現形式。該詞最早見于《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其中"齊"通""(zī),即古代士大夫服飾的下擺邊緣。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解釋,"攝齊"特指古代士人登堂時雙手提起長袍下擺,避免踩踏衣料,以示對場合的莊重态度。

在禮儀實踐中,"攝齊"動作包含三個規範要求:一是提擺高度需過膝不過胯,二是雙手僅用拇指與食指捏合衣料,三是行進時需保持身體前傾15度。這種儀軌常見于明清兩代科舉考生的殿試場合,記載于《大明會典·貢舉儀注》。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文學創作領域,形容人物保持儀态的動作細節,例如茅盾文學獎作品《白門柳》中就有"攝齊端坐"的場景描寫。

需要注意的是,《漢語大字典》特别指出"攝齊"與"攝衽"存在動作差異:前者側重調整服飾下擺,後者專指整理上衣前襟,二者在古代禮儀中不可混用。北京故宮博物院官網《清代宮廷禮儀考》專題中,收錄有乾隆年間《萬壽節慶圖》局部特寫,清晰展示了官員"攝齊"動作的具體形态。

網絡擴展解釋

“攝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本義與禮儀動作(主流解釋)

  1. 含義:指提起衣擺的動作,源于古代官員升堂時的禮儀規範。古時官員身穿長袍,為避免踩到衣擺而跌倒失态,需用雙手提起衣擺以示恭敬。
  2. 出處:最早見于《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朱熹在《集注》中解釋:“攝,摳也;齊,衣下縫也。将升堂時,兩手摳衣,使離地一尺,恐蹑之而傾跌。”。
  3. 用法:多用于描述古代禮儀場合,如唐代楊炯《宴族人楊八宅序》中“攝齊於廊廡之閒”,清代錢謙益《歸文休墓志銘》中“端拜攝齊”等。

二、引申義(較少見)

個别現代詞典(如)提到“攝齊”可引申為“整理物品使之整齊有序”,但此解釋缺乏古籍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

“攝齊”的本義更偏向古代禮儀動作,強調行為規範與恭敬态度。若需引用,建議以《論語》及傳統注釋為依據,避免混淆現代引申義。

别人正在浏覽...

哀絲豪竹報葬辯論伯喈采茶材彥串氣呆貨誕傲丹火悼傷幹車黑聳聳橫論戶穴兼官重绂嘉瑞金鼇玉蝀精核井檻金醅撧耳頓足殼漏子厲精黎萌六龍車理無專在李下瓜田禮願論笃茅蒲塺塺描字衲襖柰何囊矢篇語奇方凄絶清道驅擾去痛茙葵上情下達生設施賦詩癯詩軸手民壽幛送東陽馬生序探望提詞鐵了事通标投隙抵罅外場人謂谕崄峻塈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