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衣擺。古時官員升堂時謹防踩着衣擺,跌倒失态。表示恭敬有禮。《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 朱熹 集注:“攝,摳也。齊,衣下縫也。禮,将升堂,兩手摳衣,使去地尺,恐躡之而傾跌失容也。” 唐 楊炯 《宴族人楊八宅序》:“若使 陳 雷 可作,攝齊於廊廡之閒; 管 鮑 再生,擁篲於高門之外。” 清 錢謙益 《歸文休墓志銘》:“使三子端拜攝齊,授經於餘。”
“攝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個别現代詞典(如)提到“攝齊”可引申為“整理物品使之整齊有序”,但此解釋缺乏古籍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
“攝齊”的本義更偏向古代禮儀動作,強調行為規範與恭敬态度。若需引用,建議以《論語》及傳統注釋為依據,避免混淆現代引申義。
《攝齊》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使心境平和,攝心齊氣,保持冷靜。
《攝齊》的部首是手,它的筆畫數是16畫。
《攝齊》一詞最早見于《尚書·周書·大禹谟》:“必當攝齊。”
《攝齊》的繁體字為「攝齊」。
古時候,《攝齊》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結構保持一緻。
1. 他經過冥思苦想,終于攝齊了心境,做出了明智的決定。
2. 在充滿壓力的工作環境中,學會攝齊思緒非常重要。
3. 攝齊情緒對于保持身心健康非常關鍵。
攝心齊氣、攝心、攝氣、齊心協力、攝取、心齊意直。
冷靜、沉着、平和、鎮定。
慌亂、動蕩、狂躁、緊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