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麝香的香袋。《南齊書·蕭昭胄傳》:“ 寅 遣人殺 山沙 於路,吏於麝幐中得其事迹, 昭胄 兄弟與同黨皆伏誅。”《資治通鑒·齊和帝中興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囊可帶者曰幐。 山沙 以盛麝香,故曰麝幐,猶今之香袋。”
“麝幐”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古漢語詞彙演變,可參考《南齊書》《資治通鑒》原文或相關考據文獻。
麝幐(shè gān)一詞是指古代用來裝載麝香的囊袋。麝香是一種貴重的香料,具有獨特的香氣。因此,麝幐這個詞也常常被用來形容珍貴、稀有的物品。
麝幐的部首是鹿(鹿字頭),麝的拆分部首是鹿,幐的拆分部首是巾。麝幐一詞總共有11個筆畫。
麝幐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在繁體字中,麝幐的寫法為麝幐(麝-鹿匕韋,幐-巾己人)。在繁體字中,麝幐的外觀更加複雜精細,顯示了古代漢字書法的美感。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麝幐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麝的古代字形為,鹿字頭下方加匕韋。而幐的古代字形為,巾字頭加己字旁和人字旁。這種書寫方式更加傳統古典,體現了古代漢字的演變與變遷。
1. 這本古籍是從祖輩傳下來的,是我們家族的麝幐之寶。
2. 這幅字畫是著名書法家親手所寫,堪稱藝術麝幐。
3. 他家藏有一套價值連城的麝幐器具。
組詞:麝香、幐囊、鹿囊、幐盛。
近義詞:稀世珍品、寶物、奇珍異寶。
反義詞:普通物品、平凡之物、無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