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f] 如果;假使
(1).假如。《鹖冠子·天6*權》:“設使知之,其知之者屈己知之矣;若其弗知者,雖師而説尚不曉也。” 三國 魏 曹操 《讓縣自明本志令》:“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許地山 《空山靈雨·難解決的問題》:“設使 梅 居區的地位,她也能說,要終身等我。”
(2).縱令;即使。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二》:“公曰:‘設使 成帝 復生,天下亦不可得也,況詐 子輿 者乎?’”《舊五代史·漢書·李皇後傳》:“今後宮所積,宜悉以散之,設使不厚,人無怨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玩具·秦玺始末》:“設使真為 趙 璧,亦非嘉瑞,宜聖明之無取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設使漢語 快速查詢。
“設使”是一個文言詞彙,主要用于表達假設或讓步關系,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設使”表示假設性條件,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如果”“假使”。例如:
二、特殊用法 在部分古籍中,“設使”可表達讓步關系,相當于“即使”“縱令”。例如:
三、近義詞對比 與“設若”“假令”等詞類似,但“設使”更強調對未發生情況的假設,常見于論說性文本。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或仿古語境,如:“設使設備聯網應用程式存在缺陷,應及時修複”。
五、典型例句
以上解析綜合了《漢典》《查字典》等高權威來源,并輔以曆史文獻用例。如需查看更多古文實例,可參考《鹖冠子》《後漢紀》等典籍。
《設使》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假設”、“假若”。表示設立一種假設條件。
《設使》的拆分部首是“言”和“示”,總共有14個筆畫。
《設使》起源于古代文獻《周禮·春官宗伯·大祝》。在古代文化中,通過設定假設條件來進行推理和讨論是非常常見的。
《設使》的繁體字為「設使」。
古代使用篆書寫漢字時,《設使》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需要查閱更多資料來确認具體寫法。
1. 設使當初沒有他的幫助,我們可能無法完成這項任務。
2. 設使天氣不好,我們也要按時進行訓練。
設想、設備、設立、設施。
假設、如果、要是。
事實、現實、真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