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隻要行為端正,不怕别人有不良的看法。 陸地 《瀑布》第十五章:“不怕他,身正不怕影兒歪。”亦作“ 身正不怕影兒斜 ”。 馬烽 《*********傳·奶奶的“女兒經”》:“身正不怕影兒斜,肚裡沒病不怕吃西瓜。” 張慶田 《老堅決外傳》:“身正不怕影兒斜,别說咱沒一塊兒住,咱就是明鋪夜蓋的在一塊兒滾,也不過隻差一張結婚證。”
“身正不怕影兒歪”是一句中國民間俗語,具有深刻的道德寓意,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字面意思是:隻要身體站得端正,就不怕影子歪斜。比喻為人處世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時,即便遭遇流言蜚語或誤解,也不必畏懼。其核心強調個人行為端正的重要性,而非過度在意他人評價。
出處與典故
該說法最早可追溯至元代。據記載,元代道士祁志誠在與官員張無智的對話中提到“身正則影正;身邪則影邪”,以此闡述修身與治國的關系。後人将其簡化為俗語,成為民間常用的道德勸誡。
引申意義
類似俗語
現實意義
在人際交往、職場或公共生活中,這句話常被用于:
這一俗語既是個人修身的準則,也蘊含了傳統文化中對“知行合一”的追求。
《身正不怕影兒歪》這個詞是指一個人做事光明正大、心地善良,不必擔心别人抹黑或惡意中傷。這句話正是告誡人們,隻要心地純正,正确的行為和态度将能夠抵擋住任何負面的影響。
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組成。《身正不怕影兒歪》由5個獨立的漢字組成,它們分别是:
《身正不怕影兒歪》這個短語來源于古代我們常用繁體字寫法“身正不怕影兒歪”,兒稱為繁體字的一種寫法,相當于現代簡體字的兒。這個詞原本出自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醒世恒言》中的《李代桃僵》,其中的一句話:“身正不怕影子斜”,意思是指人隻要做正直的事情,不用擔心别人的惡意中傷或诽謗。
在古時候,這個詞的古代漢字寫法略有不同。身字的古代漢字寫法為“⺣”; 不字的古代漢字寫法為“不”; 影字的古代漢字寫法為“景”; 兒字的古代漢字寫法為“兒”。所以完整的古代漢字寫法是“⺣正不怕景兒歪”。隨着時代的演變和簡化,字形逐漸簡化,現代漢字寫法中則使用了現代常用的簡化字體。
以下為使用這個詞的例句:
他一直秉持着身正不怕影兒歪的原則,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堅定不移地去做正确的事情。
組詞:身世、身份、怕懼、影像、兒女、歪斜。
近義詞:行為端正、德高望重、恪守原則。
反義詞:品行不端、不擇手段、不顧原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