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神竦心惕的意思、神竦心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神竦心惕的解釋

肅敬貌。 明 張居正 《荊門州題名記》:“餘嘗讀先生( 陸九淵 )録,至所謂分别‘義利之辨’者,乃使人斤斤焉神竦心惕,及過 荊門 謁先生祠下,又低回久之不能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神竦心惕”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拼音為shén sǒng xīn tì,意為“肅敬的樣子”,形容人因敬畏或警覺而表現出高度恭敬、謹慎的狀态。


2.結構與字義解析


3.出處與用法


4.示例與近義詞


5.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将其擴展解釋為“心神高度警覺”,可能與具體語境相關,但核心含義仍以“肅敬”為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神竦心惕》綜述

《神竦心惕》是一個由4個字組成的成語,意為警惕、警覺。下面将從幾個方面介紹這個成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神竦心惕》由四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示》、《竹》、《心》、《手》。部首示意着這個成語和心理、思考等相關。

筆畫方面,《神竦心惕》總共有19畫,其中《示》和《竹》各自占據5畫,而《心》和《手》分别占據4畫和5畫。

來源與意義

《神竦心惕》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原句為“戒之神竦心惕”。意為當受到警告或警示時,人們應當保持警覺,築起前所未有的心牆,防止某種事情的發生。

這個成語強調了警惕的重要性,警惕心情可以使人避免一些潛在的危險,保護自身的安全。

繁體字及古時候漢字寫法

《神竦心惕》的繁體字是「神竦心惕」,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會有些差異,部分字形可能和現代略有區别,但整體來說,《神竦心惕》在古代與現代的寫法基本保持一緻。

例句

他面對危險時,神竦心惕,始終保持精神集中。

充滿神竦心惕的警員們,維護了社會的安甯。

相關詞語

組詞:神情恍惚、惕然若失、心靈手巧

近義詞:警覺、警惕、警示、警醒

反義詞:不警惕、大意、恍神、糊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