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報。《北史·盧同傳》:“勳簿之法,征還之日,即應申送。”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三折:“有 東京 申送文書來到。”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五經中額》:“嗣後各省鄉試,其有學問淹通,實在能作五經者,許於本州縣報名,該牧令面出冷題考試,申送府州。”
“申送”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申請并送達”,指通過正式申請的方式将文件、材料等遞交給相關部門或個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與結構
使用場景
延伸說明
提示:若需具體古籍原文或現代行政流程示例,可參考漢典()及查字典()等來源。
申送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申”和“送”兩個字組成。申送拆分部首是“田”和“亻”,筆畫的總數為11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是一個功能助詞。在繁體字中,申送保持相同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過程中,申送的寫法或許略有不同。然而,本文所讨論的現代漢字書寫形式和規範下的申送寫法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些使用申送的例句:
1. 他申送了一份禮物,表達了他對我的感激之情。
2. 我們将申送你的請求到相關部門進行批準。
與申送相關的組詞有:
1. 申請:表示向上級或相關部門請求批準或同意。
2. 申述:表示通過口頭或書面方式陳述和表達自己的觀點、事實或感受。
3. 送達:表示将書信、文件等送交到指定的目的地或收件人手中。
與申送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遞交:表示将文件、申請或其他物品遞交給相關的人或機構。
2. 呈遞:表示将文件、信函等呈交給有關人員,以供閱讀、審查或處理。
3. 呈送:表示把文件、資料等正式地呈獻給有關人員或機關。
與申送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領取:表示接受或取得已經準備好交給自己的文件、物品等。
2. 接收:表示主動或被動地接受他人提供或交付的東西。
3. 領受:表示接收、接受别人送來的物品、禮物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