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見識深遠。 漢 班彪 《王命論》:“超然遠覽,淵然深識。”《後漢書·杜林傳》:“古之明王,深識遠慮。”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 華 著論言龜蔔可廢,可謂深識之士矣。”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三》:“﹝ 海瑞 ﹞真是錚錚一漢子,但隻是有些風颠,又寡深識。”
(2).指有深刻見識的人。 晉 葛洪 《抱樸子·接疏》:“以長才而遇深識,則不待歷試,而相知之情已審矣。”
(3).深知,深刻了解。 明 李贽 《初潭集·師友六·隱逸》:“ 李德裕 稱之曰:‘隱而有名,顯而無事,不窮不達, 嚴光 之比。’非但善狀 志和 ,亦且深識 嚴光 。”
“深識”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見識深遠
指對事物有深刻的洞察力和長遠的預見性,常用于形容人的智慧。例如《後漢書·杜林傳》提到“古之明王,深識遠慮”,強調古代賢明君主的遠見卓識。
指有深刻見識的人
用于代稱具有卓越見解的個體。晉代葛洪在《抱樸子·接疏》中寫道:“以長才而遇深識,則不待曆試,而相知之情已審矣”,此處“深識”即指能辨識人才的高明之士。
深知,深刻了解
表示對事物本質或人物性格的透徹理解。明代李贽評價隱士嚴光時,引用李德裕的話“深識嚴光”,即表達對其品性的深刻把握。
“深識”既可形容深刻的洞察力,也可指代睿智之人或深入理解的行為。其用法多出現于古代文獻,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在賞析古文或曆史人物時仍具參考價值。
《深識》是一個漢語詞彙,可以解釋為對某一事物有深入認識和理解的能力,或者是指具有廣博的知識和見識。
《深識》的拆分部首為氵(三點水)和言,總共有13個筆畫。
《深識》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深指深入、深度的意思,識指認識、了解的意思。合在一起表示對某一事物有深入認識和理解的能力。
《深識》的繁體字為「深識」。
在古代,「深識」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深」通常寫作「深深」,表示強調深度,「識」則寫作「識」,是其繁體字。
1. 他對這門學科有着深識的了解。
2. 他在領域内的深識使他成為了一位權威。
深入、深厚、認識、知識、見識、領悟、淵博
深刻理解、深入了解、卓識、見多識廣
淺見、淺薄、膚淺、略懂一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