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微的意思、慎微的詳細解釋
慎微的解釋
謹慎及于細微之處。《淮南子·人間訓》:“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漢書·董仲舒傳》:“故盡小者大,慎微者著。”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上:“溺死三人,雖曰咎由自取,要皆風流自賞者有以緻之,故君子貴慎微焉。”
詞語分解
- 慎的解釋 慎 è 小心,當心:謹慎。不慎。慎重(恘 )。慎言。慎獨(在獨處時能謹慎不苟)。 姓。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微的解釋 微 ē 小,細小:細微。輕微。微小。微型。微觀。微雕。微積分。微電腦。微量元素。謹小慎微。微乎其微。 少;稍:稍微。微笑。微調(俹 )。 衰落;低下:卑微。微賤。 精深;精妙:微妙。精微。微言大義。
專業解析
“慎微”的漢語詞典釋義
“慎微”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慎”與“微”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對細微之事保持謹慎态度,防微杜漸,避免因小失大。
一、詞義解析
-
字義溯源
- 慎(shèn):本義為“小心、慎重”,《說文解字》釋為“謹也”,強調行為需周密思慮。
- 微(wēi):指“細小、隱蔽的事物”,《玉篇》注“細也”,引申為不易察覺的苗頭或隱患。
- 合成詞義:對微小事物保持警惕,體現“見微知著”的處世哲學。
-
權威詞典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與《漢語大詞典》:
慎微:在細微之處謹慎行事,防止小錯釀成大禍。
示例:“君子慎微,防患于未然。”
二、文化内涵與應用
-
哲學思想淵源
- 儒家經典《禮記·中庸》提出“莫見乎隱,莫顯乎微”,強調細微處最易暴露本性,需以慎微修身。
- 道家《淮南子·人間訓》載:“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主張以審慎态度應對變化。
-
現代語境延伸
- 管理學:注重細節管理,如“慎微決策”避免系統性風險。
- 醫學/工程:強調操作規範(如“慎微操作”),規避微小失誤引發的重大事故。
三、權威文獻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定義精準,收錄于常用詞條,反映當代規範用法。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詳述詞源及曆史用例,如引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慎微以始,敬終以終。”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解析文言用例,如《後漢書·陳忠傳》:“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潰蟻孔……君子慎微。”
四、引用标注
本文釋義綜合參考以下權威辭書: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 《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古代漢語詞典》. 中華書局, 2016.
(注:因辭書無公開線上鍊接,此處标注紙質出版物信息,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慎微”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shèn wēi,意為謹慎對待細微之處,強調在細小的事情上保持認真和警惕。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對細微之事保持謹慎态度,既包括重視小善的積累,也包含防範小惡的滋生。
- 深層内涵:體現“防微杜漸”的智慧,即通過關注細節避免大錯,如《淮南子》所言“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
2.出處與引證
- 古典文獻:
- 《淮南子·人間訓》:“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
- 《漢書·董仲舒傳》:“故盡小者大,慎微者著。”
- 後世引用:清代《壺天錄》提到“君子貴慎微”,強調細微之處的修養。
3.實際應用
- 道德修養:主張“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通過積累小善提升品德。
- 治理層面:如“堤潰蟻孔”典故,說明小疏漏可能引發大災難,需從細節防範風險。
4.現代意義
- 個人層面:提醒人們注重細節,避免因小失大,如《一錢落職》故事中因貪小利而丢官的例子。
- 社會層面:在公共管理、廉政建設等領域,強調制度設計的嚴密性和執行的嚴謹性。
“慎微”既是修身準則,也是處世哲學,融合了傳統文化中的自省意識和實踐智慧。其核心在于通過關注細微,實現個人與集體的長遠穩健發展。
别人正在浏覽...
並膀不諐不脂戶不知其詳采侯遲囘仇人相見,分外明白楮雞處理品村務點勘冬日可愛對膝放體風回電激剛彊高闱寒膺鶴侶講舍奬題較差鈞窯開礦口順诳欺貍頭埋香美稱拿不準甯武子蟠螭趺烹龍煮鳳憑借輕航清談覃慶契若金蘭葺襲狨坐喪門神籸盆神像使傳視如珍寶實實詩思侍直書口説是宿懷台谏體悟脫柄威柄缊奧顯贲詳文顯揚小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