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rder] 號令
申令全軍
(1).號令。《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孫子 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
(2).發布命令;下令。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用兵》:“發號申令,效以信誠,先服者賞,後服者傷。”《南史·樊毅傳》:“擊鼓申令,衆乃定焉。” 毛6*澤6*東 《向國6*民6*黨的十點要求》:“政府宜速申令全國,保護青年,取消 西安 附近之集中營,嚴禁各地侮辱青年之暴舉。”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申令漢語 快速查詢。
“申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申令(shēn lìng)由“申”和“令”組成:
作為動詞時可直接接賓語(如“申令全軍”);作為名詞時指代具體的命令内容(如“頒布申令”)。
若需更深入的語義分析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
申令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向上級申報或上奏事情,請示、命令或指示。它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向上級請求或者向下級發出命令或指令的行為。
申令的拆分部首是疋(pǐ),它是獨立的原字部首。申令的總筆畫數為11畫。
申令一詞源自于古代官府文書的寫法,申為向上級上奏之意,令為命令之意。因此,申令一詞用于代表向上級請示或請求,或發出命令或指示的行為。
申令的繁體字為「申令」,保留了原來一樣的字形和意義。
在古代,申令的字形相對較為簡化,申字與現代寫法相同,令字則為「口」内加一橫。
1. 他向上級申令了一個假期。
2. 領導申令我們加快進度。
3. 大臣們上奏申令,彙報國家的情況。
申旅、申報、申訴、申請、申請書、申請人等。
請示、呈報、奏報、命令、指示等。
接受、執行、執行順從、服從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