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賴以生活的資財。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終制》:“其内典功德,隨力所至,勿刳竭生資,使凍綏也。”《南史·張裕傳》:“於是生資皆盡,不以介懷。” 唐 元結 《舂陵行》:“悉使索其家,而又無生資。”《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婢僕俱亡,生資都盡,心中轉轉苦楚。”
(2).指嫁妝。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歸心》:“為子娶婦,恨其生資不足,倚作舅姑之尊,虵虺其性,毒口加誣。” 唐 沉既濟 《枕中記》:“數月,娶 清河 崔 氏女。女容甚麗,生資愈厚。”
(3).猶資金。謂能由此生財。《太平廣記》卷四○四引 南唐 徐铉 《稽神錄·岑氏》:“ 岑 雖寳之而無用,得錢喜,即以與之。以錢為生資,遂緻殷贍。”
“生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主要涵蓋以下方面:
賴以生活的資財
指維持生活的基本物質資源,如錢財、物資等。例如《顔氏家訓·終制》中提到“勿刳竭生資,使凍綏也”,強調不可耗盡生活所需資財。
指嫁妝
在古代文獻中,“生資”也可特指女子出嫁時的嫁妝。如《顔氏家訓·歸心》中描述因嫁妝不足引發的家庭矛盾。
可生財的資金
指用于投資或經營的本金,具有增值潛力。例如《太平廣記》中記載“以錢為生資,遂緻殷贍”,即通過資金運作積累財富。
以上釋義綜合了《顔氏家訓》《南史》等古籍用例及現代詞典解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顔氏家訓》原文。
生資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指人們為了生計而擁有的資産、資源或財富。生資可以包括個人的積蓄、房屋、土地以及其他形式的財産。
生資的部首是“生”,它是一個常用的漢字部首,表示與生命、生活相關的事物。生資的拆分筆畫為7畫。
生資一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藝文志》中,描述了人們為了生計而擁有的財産和財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被廣泛使用。
繁體字“生資”是生資的繁體寫法,主要在香港、台灣等地使用。
在古代,生資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基本上都是以生和資這兩個字組合而成。
1. 這些生資是我多年辛苦積累而來的。
2. 失去生資,他們陷入了貧困之中。
3. 她靠着自己的生資開了一家小店。
生活、資産、資金、經濟、財富、資源等
財物、財産、財富、資源等
負債、貧困、欠債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