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ugal] 〈方〉∶儉省
諸凡省儉
(1).猶言勤儉節約。 宋 範仲淹 《與中舍書》:“如今易得謗議,但固窮而前,不銷預圖,須過得惟省儉是妙。”《紅樓夢》第一○八回:“此時 賈政 理家,奉了 賈母 之命,将人口漸次減少,諸凡省儉,尚且不能支持。” 丁玲 《母親》四:“實際上四嫂也用不着家裡什麼錢,你知道我是很省儉的,免得四嫂向家裡要錢用,我就分些給她。”
(2).引申為簡潔。 魯迅 《南腔北調集·我怎麼做起小說來》:“忘記是誰說的了,總之是,要極省儉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
“省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節儉、節省”,指在生活中節制開支,避免浪費。以下是具體解析:
詞義核心
“省”意為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儉”指克制欲望、不鋪張,組合後強調通過理性規劃減少物質消耗,例如“省儉度日”。
用法特點
多用于描述日常生活習慣,如“省儉持家”“飲食省儉”。與“節儉”相比,“省儉”更側重具體行為的節制性,而“節儉”涵蓋更廣的道德層面。
近義詞與反義詞
語境示例
適用場景
常見于家庭教育、財務管理等場景,如勸導他人理性消費時可說:“錢要省儉着用,以備不時之需。”
省儉是指節約使用資源、減少浪費的行為。在生活中,我們應該珍惜資源,避免奢侈浪費,努力過簡約節儉的生活。
《省儉》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示】和【儉】。
【示】是“礻”的古體,表示祭祀、尊敬的意思。
【儉】是字的主體部分,表示節儉、節約的意思。
總共有14畫。
《省儉》這個詞的來源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王風·秋風》:“凡百文訓,筋力俱孤雲爾,予猶獨愚,于胡未嘗聞。”這裡的“胡”就是指浪費、奢侈。
《省儉》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省儉」。
在古代,「省儉」是以繁體字形式書寫的,字形相對複雜,讀音與現代漢字相同。
1. 他從小生活節儉,一直保持着省吃儉用的習慣。
2.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學會省儉,充分利用每一份資源。
1. 節省:指減少使用量、降低開支。
2. 貧儉:指生活貧困、儉樸。
3. 勤儉:指勤奮努力、節儉簡樸。
近義詞:節約、儉省、節省
反義詞:奢華、揮霍、浪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