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太宗 太平興國 三年,官修藥方百卷,名曰《太平聖惠方》。後借以指靈驗有效的藥方。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疽陰陽證》:“ 洪景盧 所載, 時康祖 病心痔,用《聖惠方》治腰痛,鹿茸、附子藥服之而差。”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一天來好事裡頭藏,其間也沒甚諸般丸散,寫着箇專治相思的‘聖惠方’。”
“聖惠方”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本義
指宋代官修藥典《太平聖惠方》。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朝廷組織編纂了百卷藥方集,命名為《太平聖惠方》,後成為靈驗有效藥方的代稱。
引申義
由“聖惠”(賢明仁慈)和“方”(有益的方法)組合而成,形容具有高尚品德、對人民有益的個體或行為。
據《晉書·王衍傳》記載,晉朝官員王衍因仁政愛民,曾查封高價貨物分發給貧困者,其事迹被傳頌為“聖惠方”的典範。後世借此成語贊美德政或善行。
(以上内容綜合自)
《聖惠方》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言行正直、恭敬有禮的樣子。形容人品高尚,充滿智慧和德行。
《聖惠方》中的每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聖:⼠(人)+ 土(土)+ 兒(兒)= 13畫
惠:⼼(心)+ 田(田)+ 又(又)= 13畫
方:⽅(方)+ 丨(一)+ 兒(兒)= 4畫
《聖惠方》出自《易經·系辭傳》:“日月星辰,旦辭曰聖,昏辭曰惠, intermediate辭曰方”。這句話的意思是太陽、月亮、星辰,早晨稱為聖,傍晚稱為惠,中午稱為方。聖在天然道德德性的青史時就是道德化人性的領悟,方在構築社會制度的德性的青史是道德化人性的結果,而邊界就是惠,是有恩德遷就的結果。”相傳老子在道德經中也有類似的言論。
在繁體字中,《聖惠方》可以寫作《聖惠方》。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變革。關于《聖惠方》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已經難以考證,但現在的寫法是“聖惠方”。
他的品行表現得如此有素和恭敬,确實可以說是一副《聖惠方》的模樣。
與《聖惠方》相關的組詞有:聖潔、聖賢、方正、惠而不費等。
與《聖惠方》相近或類似的詞語有:聖善、聖明、端莊、忠誠等。
與《聖惠方》相對的詞語有:邪惡、粗俗、不端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