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約安閑。 南朝 宋 顔延之 《陶徵士诔》:“心好異書,性樂《酒德》;簡棄煩促,就成省曠。”
“省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使用場景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基本含義
指“簡約安閑”,強調生活或性格的簡潔甯靜。例如南朝宋·顔延之《陶徵士诔》中提到:“簡棄煩促,就成省曠”,意為陶淵明舍棄繁瑣急促的生活方式,追求簡約安閑。
延伸用法
在明代詩詞中,該詞常用來形容文人雅士超脫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例如“君思定省曠,又向家山來”(明代·倪謙)。
當“省”讀作xǐng 時,意為“探望、省親”,與“曠”(荒廢)組合,表示“未能履行探望親長的責任”。例如: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進一步區分其含義。
“省曠”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節省空曠”之意。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和“開”。接下來将會詳細介紹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是“丹字旁”的異體字,表示“氣味、香氣”的意思,也可以簡單理解為“香”。它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數為3。而“開”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打開、展開”的意思,它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數為12。所以,整個“省曠”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5。
“省曠”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是由上述拆分部首和筆畫組成的。在繁體中,它的寫法為“眚曠”。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省曠”是以不同的形式書寫的。根據《說文解字》中的記載,其古字形為:“㓧”和“熒”。
1. 他的确省曠了不少時間,才完成了這個項目。
2. 我們應該要善于省曠資源,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與“省曠”相關的組詞有:節約、克制、節儉、勤儉、節流等。
與“省曠”意思相近的詞有:“省悟”、“想省”、“縮減”等。
相反的意思可用反義詞來表示,如“奢侈”、“浪費”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