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壯觀。 唐 康骈 《劇談錄·曲江》:“池中備綵舟數隻,唯宰相三使、北省官與翰林學士登焉,每歲傾動皇州,以為盛觀。”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四:“ 金明池 ,始 太宗 ,以存武備,且為國朝一盛觀也。”
“盛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盛觀”由“盛”(意為繁盛、壯大)和“觀”(意為景象、觀察)組成,形容場面宏大、人群衆多且景象壯觀的場景。例如形容慶典、集會或自然景觀的繁華盛況。
需注意“盛觀”與“盛觀”為繁簡對應,且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多融入成語或詩句中,例如“昌盛觀洲帆泊浪”。此外,該詞曾被用作藝術品公司名稱,取“盛世收藏,藝術大觀”之意,但與原詞義無直接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劇談錄》《鐵圍山叢談》等文獻。
盛觀是一個形容詞詞語,常用來形容令人翹首以盼的壯麗景象。它用來描繪盛大、繁華、壯麗的場面或景象,給人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美好感受。
盛(shèng):上下部首分别為皿和⺮,共有6畫;觀(guān):上下部首分别為貝和目,共有12畫。
“盛觀”這一詞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在古代,盛指的是豐富、富饒,觀指的是看。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盛觀”的意思,表達了一個令人贊歎和期待的景象。
在繁體字中,盛(盛 / 聖)的形狀相似,但底部多了一個十字的部分;觀(觀)中間的“官”字改為了“見”字,形狀變化較大。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在有所不同。盛(勝)的底部并不是兩個獨立的部分,而是一個像箭頭的附屬點劃;觀(觀)的上面是一個句點而不是現代書寫中的兩點。
1. 他穿着華麗的禮服出席晚會,整個人顯得非常盛觀。
2. 電影的特效場景非常盛觀,讓人仿佛身臨其境。
3. 我們爬上山頂,俯瞰整個城市的夜景,景色非常盛觀。
4. 這座古建築在月光下展現出盛觀的氣息,令人心生敬畏。
盛大、盛世、盛景、盛況、盛裝、盛行、盛唐
壯觀、瑰麗、宏偉、輝煌、燦爛
平凡、普通、寒碜、破舊、平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