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望。 唐 韓愈 《唐故相權公墓碑》:“ 于頔 坐子殺6*人,失位自囚,親戚莫敢過門省顧,朝莫敢言者。”《太平廣記》卷十一引 宋 曾慥 《集仙傳·大茅君》:“宴罷, 王母 擕 王君 及 盈 ,省顧 盈 之二弟,各授道要。”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省顧漢語 快速查詢。
“省顧”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省顧”指看望、探望,常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中。該詞由“省”(shěng/xǐng,意為察看、問候)和“顧”(關心、看望)組合而成,強調對他人的關切和訪問行為。
唐代韓愈《唐故相權公墓碑》:
“于頔坐子殺人,失位自囚,親戚莫敢過門省顧,朝莫敢言者。”
此處描述因于頔犯罪被囚禁,親友不敢前去探望,體現“省顧”的“看望”之義。
《太平廣記》卷十一引宋代曾慥《集仙傳·大茅君》:
“宴罷,王母攜王君及盈,省顧盈之二弟,各授道要。”
此例中“省顧”指神仙對凡人的探視,進一步印證其“探望”的用法。
在近現代文學作品中,“省顧”仍用于描述正式或莊重的探望場景。例如:
“喬伯年讓省顧委主任住了省委書記騰出的地方。”(來自的造句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中的用法,可參考《唐故相權公墓碑》《太平廣記》等文獻。
“省顧”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減少或忽略外界的事物,集中精力于某個具體的目标或任務上。
“省顧”這個詞的部首是 “目” 和 “頁”,共有12個筆畫。
“省顧”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定公十四年》這篇古代文獻中:“缪公将歲、問于左師曰:‘無妄國間,何先應焉?’左師曰:‘顧侈敝,無所逃名以為國,而務讀書,無所疑以為士,孰以之先。’”原意是指在治理國家時,省略掉奢侈之事,以專心學習修身養性為先。
“省顧”在繁體中稱為「省顧」。
在古代漢字中,「省顧」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
1. 這個時期,他要緊盯目标,克服一切困難,全神貫注、不敢省顧。
2. 忙于工作的他常常忽略了家人的需求,真是沒有省顧。
1. 省心:減少他人的負擔,給予他人安心。
2. 忙碌:忙于各種事務,沒有時間或精力去顧及其他事物。
3. 精力:精神或體力的發揮和集中。
專心、聚精會神、全神貫注
散漫、疏忽、分散注意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