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剩馥的意思、剩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剩馥的解釋

馀香;遺澤。 宋 樓鑰 《回趙昌甫監嶽啟》:“不圖加念于陳人,使得遠沾于賸馥。” 明 王光承 《與吳六益》:“學 宏 嘉 諸子,而襲其餘論,盜其賸馥,是掃舍人之門之類也。” 羅惇曧 《文學源流·周秦諸子總論》:“語夫文詞,則五千言深微奧古,沖遠靜專,求之彌幽,挹焉無竭, 晉 人溉其賸馥,攄為至文,亦復淵微玄杳,博哉衆妙之門,刺以讚文,寧不可耶!”參見“ 殘膏賸馥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剩馥是漢語中一個典雅的古語詞,本義指剩餘的香氣,後引申為前人遺留的文學藝術精華或思想精髓。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内涵及權威引用角度詳細解析:


一、本義與核心釋義

  1. 字義分解

    “剩”指剩餘、遺留;“馥”指香氣、芬芳。二字組合字面意為殘留的芬芳,常見于“殘膏剩馥”這一固定搭配中,膏指油脂(古代制香原料),整體比喻前人作品中的精華部分。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

  2. 詞典權威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定義:

    剩馥:猶馀香;亦比喻前人遺留的文學藝術精華。

    來源:《漢語大詞典》 “剩馥”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


二、文化内涵與引申義

  1. 文學傳承的象征

    古代文論中,“剩馥”常喻指前代名家作品中可供後人汲取的精華。如《新唐書·杜甫傳贊》稱:

    “他人不足,甫乃厭餘,殘膏剩馥,沾丐後人多矣。”

    意為杜甫的文學遺産如剩餘馨香,滋養後世文人。

    來源:《新唐書》卷二百一,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思想與技藝的延續

    清代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評元代詩人楊維桢:

    “襲其剩馥,竊其膏沐,猶足以鼓吹休明。”

    強調後人可借前人思想藝術的餘韻推動文化發展。

    來源:《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相關概念辨析


四、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剩馥”多用于學術與文學評論領域,如:

“敦煌遺書中的唐代寫本,雖為斷簡殘篇,然其剩馥足以窺見盛唐文風。”

凸顯對文化遺産價值的肯定。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
  2. 《新唐書》,中華書局點校本,1975.
  3. 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 《韓昌黎文集校注》,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

網絡擴展解釋

“剩馥”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èng fù,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剩餘的香氣”,比喻事物雖已過去,但餘味或影響尚存。常用來形容對過往美好事物、文化傳統或精神遺産的珍視與傳承。


二、詞語構成與延伸


三、使用場景

  1. 文學創作:形容詩詞書畫等藝術作品餘韻悠長。
    :宋代樓鑰曾用“遠沾于剩馥”表達對前人文學遺産的敬仰。
  2. 文化傳承:強調對傳統文化或價值觀的保護,如“襲其餘論,盜其剩馥”(明代王光承)。
  3. 日常語境:比喻對舊時光的懷念,或事物留下的持久印象。

四、文獻例證


五、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宋代至明清的詩詞文集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半截漢子步武藏彄嘈唼長虺成蛇朝典塵鄧鄧侈華崇禮蹙踏殚技道不同不相為謀堆金疊玉恩免房契豐樂豐顱高水平高枕無憂跟胥革靴公侯萬代鹳鵲古式寒凜凜弘深砉然夾榆家長居次抗犯埳井之鼃硁鄙空殼子狼嘷斂剝良人淩凙立契門庭如市秘略冥奧末力猱獰匿喪潘将軍頻率合成拳铳渠弭屈指一算榮暢山野繕治生帳子貨神腳身強力壯屯變外婦逶迱鮮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