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繩非的意思、繩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繩非的解釋

懲處邪6*惡。 前蜀 杜光庭 《莫令南鬥醮詞》:“南鬥主生,垂吉昌而勸善;北宮紀死,編罪惡以繩非。”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繩非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繩非”是一個較為書面化且罕用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糾正錯誤、批評過失。它由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各自承載着重要的語義:

  1. 繩 (shéng):

    • 本義: 繩子,一種用來捆綁或約束的器具(《說文解字》:“繩,索也。”)。
    • 引申義: 作為動詞,表示“約束”、“衡量”、“糾正”、“彈劾”。這個引申義源于繩子具有“拉直”、“規範”的意象,如“繩之以法”(用法律來約束制裁)、“木直中繩”(木材筆直合乎墨線)。在“繩非”一詞中,“繩”取其糾正、約束、規範的含義。
  2. 非 (fēi):

    • 本義: 違背、不合(《說文解字》:“非,違也。”)。
    • 引申義: 錯誤、過失、不對的事情。如“是非”(正确與錯誤)、“痛改前非”(徹底改正錯誤)。在“繩非”一詞中,“非”取其錯誤、過失、不當行為的含義。

“繩非”的合成詞義: 将“繩”的“糾正、約束”與“非”的“錯誤、過失”結合起來,“繩非”即表示糾正錯誤、匡正過失、批評不當行為。它強調的是一種主動的、帶有規範性和約束力的行為,目的是使偏離正軌的事物回歸正确。

使用語境與特點:

“繩非”意指以規範或标準為依據,對錯誤、過失或不當行為進行糾正、批評和約束。它體現了漢語中通過具象事物(繩)引申出抽象行為(規範、糾正)的造詞特點,是一個具有明确動作指向和批判性内涵的書面詞彙。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繩非”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éng fēi,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1.基本釋義

“繩非”指懲處邪惡,強調以标準或法度糾正錯誤行為。其中,“繩”原指木工用的墨線(引申為準則、法度),而“非”表示錯誤或邪惡。該詞常用于古代文獻中,體現以規範約束惡行的概念。

2.文獻例證

前蜀杜光庭在《莫令南鬥醮詞》中寫道:“南鬥主生,垂吉昌而勸善;北宮紀死,編罪惡以繩非。” 此處“繩非”即指通過記錄罪惡并加以懲處,維護善惡分明的秩序。

3.字義分解

4.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言或正式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古籍引用,可參考《莫令南鬥醮詞》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報身佛寶谕八郤悲苦貶樂冰心一片搏臘哺糒殘慢查訪長趫産殖抽絲剝繭愁坐怱怱鏓衡丹童盜弄凋槁地理環境決定論短乏屙尿方足煩懑纥地搆逆光演官路花瓜讙訟煥顯華腴嫁主即景生情跻跻跄跄科教興國绫券邁氣馕糠鋪繹淺妄悄促促敲骨取髓秋搜裙門容舍塞井焚舍三陰十景櫥屍居手字隨物賦形蘇李體蕵蕪透明屯泊婉愉文磚象棚閑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