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麝香與蘭香。 前蜀 韋莊 《天仙子》詞:“醺醺酒氣麝蘭和。驚睡覺,笑呵呵,長道人生能幾何。” 明 劉炳 《燕子樓同周伯甯賦》詩:“杏梁塵暗麝蘭篝,黛鎖眉峯掩畫樓。”《紅樓夢》第五回:“仙袂乍飄兮,聞麝蘭之馥郁。”
“麝蘭”是一個古典文學中常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麝蘭”指麝香與蘭香的合稱,常用來形容馥郁的香氣。其中:
詩詞意象
多用于描繪環境或人物的香氣,如:
文化象征
兩種香氣分别代表濃烈(麝香)與清雅(蘭香),組合後形成層次豐富的嗅覺意象,常見于古典詩詞對奢華、雅緻場景的描寫。
提示: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文學賞析或古籍研究中。
《麝蘭》一詞常用來形容一種芳香撲鼻的香味,來源于植物中或動物體内具有特殊香味成分的麝香或蘭花。
根據字形結構,可以将麝蘭拆分為兩個部分:“鹿”和“蘭”。其中,“鹿”為部首“鹿”(lu4),具有鹿的意思;“蘭”為部首“八”(ba1),含義為“蘭花”。
麝的筆畫數為21畫,蘭的筆畫數為11畫。
“麝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詩經》中的《大雅·麟之趾》:“麋兮麟兮,麌其尾?麝兮麋兮,既替餘以蕙纕。”其中,“麋”、“麟”、“麌”、“麝”都是指動物的名字,這裡指的是麝獸和麋鹿。
《麝蘭》的繁體字為“麝蘭”。
在古代漢字中,麝蘭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比如在《說文解字》中,“麝”字的形狀是鹿的旁邊加上“巳”字,表示“異樣的鹿”。而“蘭”字則是“兩個八字旁邊加上兩個隸書的‘力’字形”,表示植物名字。
1. 聽到那種麝蘭香味,我不禁陶醉其中。
2. 這款香水散發着麝蘭般的幽香。
3. 她頭發上的護發素有着淡淡的麝蘭味道。
1. 麝香:指麋鹿體内分泌物的香味。
2. 蘭花:一種花卉植物,花色多樣,香氣怡人。
3. 麝餌:用于制成香料或藥物的麝香。
4. 蘭嶼:台灣地區的一個島嶼。
1. 麝香:指麋鹿體内分泌物的香味。
2. 香氣:具有芳香味道的氣味。
3. 芬芳:形容香氣濃郁、怡人。
1. 臭味:指具有難聞、刺鼻的氣味。
2. 惡臭:指非常難聞的惡臭氣味。
3. 不香:指不具有香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