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書法用語。謂筆鋒隱而不露。《太平禦覽》卷七四八引 唐 徐浩 《論書》:“用筆之勢,特須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 宋 姜夔 《續書譜·用筆》:“筆正則藏鋒,筆偃則鋒出。”
(2).比喻才華不外露。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聰敏》:“公詞翰若此,何忍藏鋒,以成鄙夫之過。”
“藏鋒”一詞具有書法技法和處世哲學雙重含義,以下從不同維度詳細解析:
定義與技法
指書寫時通過“逆鋒起筆、回鋒收筆”的方式,将筆尖鋒芒隱藏在筆畫内部,形成圓潤飽滿的效果。東漢蔡邕在《九勢》中提出“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強調筆鋒軌迹的逆向調整。
核心作用
藏鋒能使筆畫厚重含蓄,達到“如錐畫沙”的沉着質感,避免鋒芒外露導緻的輕浮感。唐代陸彥遠将其發展為“筆鋒透過紙背”的筆法追求。
與中鋒的關系
藏鋒與中鋒用筆密切相關,清代周蓮星提出“能中鋒自能藏鋒”,強調筆心在點畫中行,側鋒亦可視為藏鋒,而偏鋒則屬病筆。
引申含義
源自刀劍入鞘的意象,比喻收斂鋒芒、隱藏才華,避免因顯露而招緻禍患。如《緻富奇書》強調“鋒芒内斂”是生存智慧,需在謙退中積蓄力量。
實踐原則
藏鋒既是書法中“藏頭護尾”的技法,也是傳統文化倡導的處世态度。其本質在于平衡顯露與内斂,通過“外圓内剛”實現藝術與人生的雙重境界。
藏鋒(cáng fē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隱藏利刃”或者“隱藏鋒芒”。它形容某人或某物表面平靜或寡言少語,但實際上内心潛藏着強大的力量或者才能。
藏字的拆分是由“⺶”(肉字旁)和“昜”(羊字旁)兩個部首組成。
鋒字的拆分是由“金”(金字旁)和“豐”(豐字旁)兩個部首組成。
藏字總共有14畫,鋒字總共有11畫。
藏字最早是從古代篆書中演變而來的。在字形演變過程中,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都有藏字的形狀出現。而鋒字則源于金文。
《藏鋒》這個詞的繁體形式為「藏鋒」。
在古代寫法中,藏字的形狀與現代略有不同。鋒字的古代寫法中,字形中間的“金”字旁更加明顯。
1. 他平時看起來很溫和,但實際上他潛藏着一顆藏鋒殺手的心。
2. 這個畫家平時平淡無奇,然而他的作品卻蘊含着藏鋒之筆。
1. 善藏鋒:隱藏刀光劍影,不直接表露出來。
2. 鋒芒畢露:直接展示出自己的才能或力量。
1.潛力無限
2.潛伏者
1.直率坦誠
2.毫不掩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