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立禁令。《詩·小雅·賓之初筵》“式勿從謂” 漢 鄭玄 箋:“ 武公 見時人多説醉者之狀,或以取怨緻讎,故為設禁:醉者有過惡,女無就而謂之也。”《漢書·景帝紀》:“先是吏多軍功,車服尚輕,故為設禁。” 明 焦竑 《玉堂叢語·獻替》:“ 弘治 中,内府倉庫諸司宦官每多索賄,民不勝害。 謝文正 乘閒言於上,上令撰旨禁約。公曰:‘虛言設禁,無益也。須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開奏,而後嚴立條禁,有犯必誅,庶民困可甦。’”
“設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指設立禁令或規定,通過制定明确的限制措施來約束特定行為。該詞強調通過制度性手段維護秩序或保護利益()。
古代用例
構詞解析
“禁”字本義包含制止、限制(如“禁止”“禁锢”),與“設”組合後特指禁令的設立過程()。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部分内容來源見标注)。
《設禁》是一個中文詞語,意為設立禁令或限制某種活動或行為。
《設禁》的部首是“⺝”(手部),筆畫數為16。
《設禁》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可追溯至《說文解字》。
《設禁》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設禁」。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設禁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比如「擧禁」、「捨禁」等。不過,現代漢字寫法已經統一為「設禁」。
1. 政府為了公衆安全設禁了燃放煙花爆竹的行為。
2. 這個學校設禁了學生在校園吸煙。
設立、禁令、設定、禁止、限制。
立法、頒布、規定、制定、規範。
解除、取消、解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