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動筆就能構成意趣。《鏡花緣》第一百回:“心有餘閑,涉筆成趣,每於長夏餘冬,燈前月夕,以文為戲。”《花月痕》第四八回 栖霞居士 評注:“此回借 蕭三娘 、 朱九妹 以為承上起下之文,中間有涉筆成趣語,有正襟危坐語,各極其妙。” 魯迅 《南腔北調集·答楊邨人*********的公開信》:“我确曾用這筆碰着了先生,不過也隻如運用古典一樣,信手拈來,涉筆成趣而已。”
“涉筆成趣”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于形容創作時文筆或畫技高超,一動筆便能呈現出意趣盎然的效果。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鏡花緣》原文或現代文學評論集。
《涉筆成趣》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使用筆墨涉獵文字,從而獲得樂趣和興味。它形象地比喻對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的熱愛和投入。
《涉筆成趣》由三個漢字組成:
涉(部首:水,總筆畫:10)
筆(部首:竹,總筆畫:5)
成(部首:戈,總筆畫:6)
總共總筆畫:21
《涉筆成趣》最早出自宋代歐陽修的《與吳端友書》。歐陽修在書中表達了自己對寫作的熱愛和追求,認為涉獵文字的過程可以帶來樂趣和興趣。
《涉筆成趣》的繁體字為《涉筆成趣》。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以《涉筆成趣》為例:
涉 - 古代寫法:
筆 - 古代寫法:
成 - 古代寫法:
1. 他一直以來都對書法很感興趣,可見他對涉筆成趣的追求。
2. 我們需要培養孩子的涉筆成趣,讓他們在寫字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
3. 他參加了一堂涉筆成趣的講座,對自己的寫作技巧有了新的認識。
1. 書法:涉筆成趣的一種藝術形式。
2. 繪畫:涉筆成趣的另一種藝術形式。
3. 樂趣:涉筆成趣所帶來的快樂和愉悅。
1. 筆耕不辍
2. 筆走龍蛇
3. 以筆為媒
1. 無趣
2. 讨厭
3. 沒有興緻
【别人正在浏覽】